始府辦〔2015〕11號
始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始興縣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
《始興縣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實施方案》業經縣政府十四屆第14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始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5年2月25日
始興縣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實施方案
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的通知》(國發〔2014〕3號)精神和省市的工作部署,為扎實做好我縣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全面查清我縣行政區域內的各類地名基本情況,對有地無名、有名無地、一地多名、多地重名、地名用字不規范等問題進行標準化處理;對已有地名信息進行全面補充、更新和完善;對重要地理實體設立規范標準的地名標志;開發、應用普查成果;建立符合標準化要求、處理系統先進的地名信息系統,為國家地名數據庫提供及時、準確、有效的地名信息數據和服務廣大人民群眾。
二、普查范圍
此次地名普查我縣共涉及11個大類,53個子類地名。
(一)行政區域名稱(縣,鄉、鎮);
(二)非行政區域名稱(礦區、農、林、牧、漁區、工業區、開發區);
(三)群眾自治組織名稱(村委會、社區居委會);
(四)居民點類名稱;
(五)交通運輸設施名稱(鐵路、公路、街、巷、車站、停車場、橋梁、隧道);
(六)水利、電力、通訊設施名稱(水庫、池塘、水渠、堤壩、發電站);
(七)紀念地與旅游景點名稱(自然保護區、紀念館、烈士陵園、革命紀念碑、古跡、寺、廟、教堂、公園、風景區、名人故居);
(八)建筑物名稱(房屋〈有地名意義的大型建筑物、建筑群、以及有特殊意義的房屋〉、亭、臺、碑、塔,廣場、體育場);
(九)單位名稱(黨政機關、民間組織、事業單位、企業單位);
(十)陸地水系名稱(河流、湖泊、瀑布);
(十一)陸地地形名稱(丘陵、山脈、洞穴)。
三、時間安排和方法步驟
本次地名普查按照便捷、節儉、安全、高效的原則,采取政府組織實施與購買社會服務相結合(即地名信息基礎部分由政府組織普查,地名信息技術部分通過購買服務來完成)、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的方式進行。從2014年7月1日開始,到2018年6月30日結束,分七個階段進行。普查標準時點為2014年12月31日。
(一)工作準備(2014年7月1日—2014年12月31日)。
1.制定方案。縣地名普查領導小組根據省、市地名普查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結合始興縣實際,制定縣級地名普查實施方案,并報市地名普查領導小組審查備案。
2.抽調人員組建普查工作隊伍,落實普查經費。從縣地名普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抽調人員組建普查工作隊伍,并通過普查試點對參與普查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建立一支能圓滿完成普查工作任務的技術隊伍。向政府申請落實普查經費,確保普查任務完成。
3.人員培訓。縣地名普查辦負責組織各鄉鎮、縣直有關單位普查員培訓工作。
4.收集資料。全面搜集與地名相關的歷史沿革、名稱由來以及相關屬性信息資料,包括圖、錄、典、志等,對資料進行整理、甄別、論證和審定。
(二)實地踏勘(2015年1月1日—2015年10月31日)。
l.全面開展地名普查登記工作,收集與地名相關的名稱由來、歷史沿革以及相關屬性信息資料。對地名信息有爭議的要組織熟悉情況的知情人召開座談會,必要時還要查對相關歷史資料,力求完整準確。
2.普查員實地開展地名數據外業勘測,查清地名的位置、范圍和相關信息,做好地圖校對標注工作。
(三)地名標準化處理與地名設標(2015年11月1日—2016年4月30日)。
1.標準化處理地名。根據國家地名管理的有關法規,按照地名命名、更名的審批權限和程序,對有地無名但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實體進行命名,對普查的地名進行審定和標準化處理。
2.設置地名標志。依據國家有關標準,結合實際設置地名標志。
(四)錄入建庫(2016年5月1日—2016年10月31日)。
l.地名普查辦負責對各部門普查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歸納,并與原有資料進行核對,并整理匯總。
2.將地名文字和圖形信息及多媒體數據導入國家地名數據庫,根據工作圖修改矢量地圖上的地名注記和變化的地物,對普查成果和文件資料進行標準化處理。
(五)成果制作(2016年11月1日—2017年3月31日)。
1.填寫各類普查成果表。
2.標繪地名普查成果圖。
3.對普查成果和文件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
4.起草地名普查工作總結。
5.起草地名普查成果上報審批報告。
(六)自查上報(2017年4月1日—2017年11月30日)。
1.全縣地名普查驗收由縣地名普查辦負責具體實施。由各鄉鎮、縣直有關單位先行自查,對自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完善改進,并于2017年4月1日報縣地名普查辦進行核查。縣普查辦于2017年9月1日前上報市地名普查辦審核驗收,2017年11月30日前報省地名普查辦驗收。
2.省地名普查辦驗收合格后,按工作規程要求,完成立卷歸檔工作。
(七)成果利用與表彰(2017年12月1日—2018年4月30日)。
l.編纂出版本級行政區域地名圖、錄、典、志等出版物。
2.利用地名普查成果,建立完善地名網站。
3.總結表彰,對地名普查工作中的先進單位和個人予以通報表彰。
四、組織實施
第二次全縣地名普查工作由縣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民政局,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負責始興縣地名普查工作的業務指導宣傳和督促檢查驗收。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和鄉鎮按照“統一領導、分工協作、分級負責、共同參與”的原則,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做好普查工作。
以太平鎮為試點,通過試點積累經驗和掌握解決問題方法。同時結合試點,對面向管理、數據采集、數據處理、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參與人員分批開展普查培訓,穩步建立一支素質硬、效率高、能確保成果質量的技術隊伍。
五、職責分工
為加強全縣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的組織領導,確保普查工作順利進行,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的通知》精神,對全縣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中相關單位的主要職責予以明確和劃分。
(一)縣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領導小組職責。
1.制定始興縣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的有關政策和保障措施;
2.組織部署始興縣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
3.協調解決普查中的重大問題;
4.審議重要地名命名更名事項;
5.承辦縣政府交辦的有關工作。
(二)縣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1.擬定始興縣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實施方案;
2.負責組織始興縣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宣傳;
3.負責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聯系協調;
4.負責地名普查的會議組織、業務培訓、檢查指導驗收;
5.負責組織地名普查成果上報和建檔工作;
6.負責指導建立、完善各級地名普查數據庫;
7.負責組織編纂普查地區標準地名圖、錄、典、志等;
8.負責組織地名普查信息綜合應用服務;
9.承擔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三)縣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
1.縣民政局:承擔縣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負責提供地名普查所需縣行政區域、社會組織名稱等相關資料。
2.縣發展改革局:負責協調地名普查方案與本縣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區域規劃及其他有關專項規劃的銜接工作,以及相關資料的提供。
3.縣經濟信息化局:負責提供地名普查所需通信設施、通訊線路、通信基站等相關資料。
4.縣教育局:負責提供地名普查所需各級各類學校等相關資料。
5.縣民宗局:負責提供地名普查所需民族事務、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等相關資料。
6.縣公安局:負責提供地名普查所需人口信息、樓門牌號等相關資料。
7.縣財政局:負責地名普查經費的保障落實和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
8.縣國土資源局:負責提供地名普查所需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資料、地質公園及礦區、山峰、山脈等相關資料。
9.縣住房城鄉規劃建設局:負責提供地名普查所需縣城區矢量地圖、建筑物、廣場、體育場、公園等市政公用設施等相關資料。
10.縣交通運輸局:負責提供地名普查所需第二次全國公路普查成果以及公路、水路和鐵路等交通運輸設施基礎資料。
11.縣水務局:負責提供地名普查所需河流、湖泊、水庫、水渠、堤壩、水電站和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成果等相關資料。
12.縣文廣新局:負責提供地名普查所需文化場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以及世界文化遺產、全國、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相關資料。
13.縣衛計局:負責提供地名普查所需各級各類醫院以及基層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機構、急救機構等相關資料。
14.縣工商局:負責提供地名普查所需各類企業、從事經營活動單位等相關資料。
15.縣統計局:負責提供地名普查所需基本單位等相關資料。
16.縣農業局:負責提供地名普查所需農場、各類農業設施名稱等相關資料。
17.縣林業局:負責提供地名普查所需林業經營管理單位等相關資料。
18.縣旅游局:負責提供地名普查所需旅游資源基礎資料。
19.縣編辦:負責提供地名普查所需的行政、事業單位等相關資料。
20.縣史志辦:負責提供地名普查所需地方志等相關資料。
21.始興供電局:負責提供地名普查所需電力設施等相關資料。
22.縣人武部:負責提供軍事管理區和軍事禁區內地名資料。
23.縣廣電臺:負責做好地名普查工作的宣傳報道工作。
(四)鄉鎮主要職責。
1.負責轄區內除有關部門提供以外的各類地名,包括群眾自治組織(村委會、居委會)、自然村、小區、市場、街巷、建筑物和其他具有地名意義的普查對象等相關資料。
2.負責做好轄區基礎地名數據資料審核匯總,并按時上報縣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確保地名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部分垂直單位職責。
車八嶺保護區管理局、南山保護區管理處、韶關石人嶂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韶關梅子窩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本轄區內單位、自然村及其他具有地名意義的普查對象資料的提供。
六、保障措施
(一)人員隊伍保障。在普查機構確立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各類專業技術力量,組建專業技術隊伍,為開展地名普查工作提供充足的技術隊伍保障。
對參與地名普查的作業單位和作業人員應確保具備相應的能力。作業單位應具有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或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專業有效的乙級及以上《測繪資質證書》。地名普查辦負責對普查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各作業單位應在各工序開展前進行專項培訓。通過組織培訓,統一技術要求和技術方法。
(二)經費保障。根據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暨加強和改善地名管理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和《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國地名普查辦發〔2014〕4號)要求,按照財政分級負擔的原則,抓緊編制普查經費預算,把普查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確保落實的普查經費。
(三)安全保障。做好有關資料、數據和信息的分類管理工作。涉密資料、數據和信息須嚴格保密。在軍事管理區等敏感地區開展地名普查時,事先與駐軍單位溝通。
(四)宣傳保障。縣宣傳部門和相關單位應組織報刊、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新聞媒體以及宣傳欄、街路牌廣告欄等多種宣傳工具,廣泛宣傳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
(五)充分協商。對跨行政區域界線地理實體名稱發現表述不一致時,組織該地理實體所在的縣地名普查辦進行充分協商確定。協商不一致的,由市地名普查領導小組確定。積極穩妥地做好涉及民族地區以及有爭議地區的地名命名更名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相關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嚴格按照《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規程》和有關政策規定、技術標準等開展工作,確保普查數據真實可靠;要按照縣地名普查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抽調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同志,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嚴格按時間安排和方法步驟推進工作,確保普查工作順利開展,如期完成。
(二)強化協調配合。各鄉鎮、相關部門要明確一名工作人員為聯絡員,負責相關地名資料的提供和信息審核確認工作。民政局作為地名普查工作的具體實施單位,要按照各階段工作要求,定期組織普查工作負責同志和業務骨干進行座談,交流地名普查進展情況,討論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推進工作落實。
(三)提高安全意識。涉密資料、數據和信息要做好保密工作。在軍事管理區等敏感地區開展地名普查時,要事先與駐軍單位溝通。要積極穩妥地做好涉及民族地區以及有爭議地區的地名命名更名工作。
(四)營造良好氛圍。通過報刊、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新聞媒體以及宣傳欄、宣傳海報、標語、公益廣告等多種宣傳工具,廣泛宣傳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