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无码人妻福利免费公开在线视频,国产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亚洲人成网站在小说,国内自拍小视频在线看,亚洲国产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日本久久99成人网站,亚洲一二区在线视频播放
      今天是:  

      始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始興縣氣象災害防御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

      始府辦〔2014〕16 號 
        
      始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 始興縣 氣象 災害防御規劃(2014~2020年) 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
         《 始興縣 氣象災害防御規劃(2014~2020年) 》已經縣政府十四屆9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始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4年2月13日
         
      始興縣 氣象災害防御規劃(2014~2020年)
      前  言
       
      始興縣位于南嶺山脈以南,山高林密,山巒重迭 ,山脈多以南北走向為主,地勢自北向南傾斜,構成地貌北高南低,具有較明顯的山地氣候特征;地處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過渡 區,氣候濕潤,海洋性氣候顯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半年盛行東北風,氣候寒冷略干燥,夏半年盛行西南和東南風,氣候炎熱多雨;氣象災害具有種類多、發生頻率高、時空分布不均勻等特點,每年暴雨(含臺風暴雨)、雷雨大風、冰雹、干旱、低溫冷害、高溫熱浪、大霧等氣象災害以及洪澇、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等次生災害都有可能發生,是全省氣象災害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以及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極端災害性天氣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經濟社會建設、糧食、水資源、生態環境等構成越來越嚴重的威脅。《規劃》以防御突發性氣象災害為重點,以促進我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宗旨,著力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預報服務、風險管理、應急處置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御機制,對充分發揮各部門、基層組織、各企事業單位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提高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和氣象災害防御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國家氣象災害防御規劃(2009~2020年)》為依據,以防御突發性氣象災害為重點,以促進我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宗旨,著力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預報服務、風險管理、應急處置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御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各部門、基層組織、各企事業單位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提高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和氣象災害防御能力 ,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趨利避害”原則。 在氣象災害防御中,把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完善緊急救助機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氣象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改善人民生存環境,加強氣象災害防御知識普及教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堅持“預防為主,防抗結合”原則。 氣象災害防御以預防為主,防抗結合,非工程性措施與工程性措施相結合,實現綜合防御。
      ——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原則。 氣象災害防御要實行“統一規劃,突出重點, 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原則。 采取因地制宜的防御措施,按輕重緩急推進區域防御,逐步完善防災減災體系。集中資金,合理配置各種減災資源,減災與興利并舉,優先安排氣象災害防御基礎性工程,加強重大氣象災害易發區的綜合治理,做到近期與長期結合、局部與整體兼顧。
      ——堅持“依法防災,科學應對”原則。 氣象災害的防御要遵循國家和廣東省有關法律、法規, 要與國家 和廣東省 已批準實施的相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協調。 要依托科技進步與創新,加強防災減災基礎和應用的科學研 究,提高科技防災減災水平。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工程建設應當科學合理避災,氣象災害防御工程的標準應當進行科學論證,防災救災方案和措施應當科學有效。
      (三)目標
      1.總體目標
      建成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相適應,與始興縣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以非工程措施為主、工程措施為輔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評估及信息發布能力,健全氣象災害防御方案,增強全社會氣象災害防御意識和知識水平,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機制和“災害監測預警、災害信息發布、防災科普宣傳”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一批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和關鍵性作用的氣象災害防御工程,減輕各種氣象災害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2.近期目標(2014~2015年)
      分析始興縣氣象災害總體態勢與主要災害時空分布特征,評估氣象災害發展趨勢對各相關行業的影響,提出氣象防災減災對策,最大限度地減輕各種氣象災害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初步建成非工程性措施與工程性措施相結合的綜合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加強氣象災害綜合監測預警網絡建設;完善氣象信息員隊伍管理;加強氣象信息接收顯示設施建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0%以上;加強為農氣象服務工作 ,完成2個氣象災害防御示范村標準化建設和2個農村防雷示范工程 推廣項目建設;建立健全山洪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
      3.遠期目標(2016~2020年)
      結合始興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任務和要求,加速氣象防災減災工程和非工程體系的建設。建成氣象多災種預報預警系統,常規氣象觀測、特種氣象觀測、氣象災害現場應急觀測、預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及時高效,基本消除預警信息發布“盲區”。建成短時臨近預警、短期天氣預報、中長期氣候預測等滾動預報服務系統。加大氣象災害易發區域的工程治理力度,實施重點水利防洪工程,中心城區按遭遇50年一遇的洪水時,縣城不受淹浸的防洪標準進行興建。其它鎮區按遭遇 20 年一遇的洪水時,鎮區不受淹浸的防洪標準進行興建。各類防汛防旱、城市防洪、小流域山洪地質災害治理、交通防災等工程性建設基本適應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的要求,推動始興縣氣象防災減災事業的全面發展。力爭到2020年,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占生產總值(GDP) 的比例減少30%,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減少20%。
      二、氣象災害防御現狀
      (一)氣象災害概述
      始興縣氣象災害頻發,主要有暴雨(含臺風暴雨)、雷雨大風、冰雹、干旱、寒潮、低溫、霜凍、大霧、高溫以及因氣象因素引發的洪澇、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等。4至6月為前汛期,我縣天氣多受鋒面低槽影響,平均降雨量705.0毫米,占全年的42.5%。前汛期內主要有暴雨、雷雨大風、冰雹等災害,由強降水引發的次生災害也較嚴重。7至9月為后汛期,我縣天氣多受臺風外圍系統影響,平均降雨量414.4毫米。后汛期內主要有暴雨(含臺風暴雨)、雷雨大風、高溫、干旱等災害。10至11月主要出現干旱、森林火災等災害。12月至次年1月,主要有寒潮、低溫、霜凍(冰凍)、森林火災、干旱、大霧等災害。2至3月主要有低溫陰雨、干旱、大霧等災害。
      (二)工程防御現狀
            全縣建有 規模以上水庫42宗 其中 中型水庫 3 宗,小(一)型水庫 1 2宗,小(二)型水庫27宗,蓄水庫容 1.24億 立方米; 建成規模以上 堤防9條,堤防長度 36 千米,達標長度 36 千米; 建成 規模(500kw)以上水電站共90座,裝機容量10.94萬千瓦,機組臺數208臺;規模(55kw)以上 泵站 3座 水泵數量9臺,裝機功率259kw 通過整治澇區、發展機電排灌、建設骨干排澇工程、治理河道、整理土地和建設田間工程、加強水利管理等措施,使全縣整體抗災能力大大提高。
      (三)非工程減災能力現狀
      始興縣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對氣象災害防御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全社會對氣象災害倍加關注,科學防災、綜合減災的防災減災思路日益強化,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意識和防災知識明顯提高,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取得可喜進展。
      ——氣象災害監測預報能力穩步提升。 近年來,大力加強監測預報能力建設,完成了縣氣象探測基地、自動氣象站、視頻天氣會商、網絡通信、衛星接收系統等項目建設,有力地提升了全縣氣象災害監測預報能力。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手段不斷豐富。 建成了 決策與專業服務信息發布 平臺、 手機天氣短信、 12121 電話語音自動答詢系統、天氣微博、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和 天氣預報電視節目 ,快速高效發布各類預警信息
      ——氣象防災減災應急聯動機制逐步建立 始興縣突發氣象災害應急預案 》納入 政府預案體系 ,氣象 災害社會化管理水平和全社會主動防災意識得到明顯提升;應急、 水利、 農業 國土、林業 等部門與氣象部門開展防災減災合作, 綜合聯動機制逐步建立 基本 建立了 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 的基層氣象災害防御體系 ,啟動了“農村氣象防災減災”工程,建立了農村氣象信息員隊伍
      ——氣象災害防御社會經濟效益日益顯著。 隨著氣象觀測系統的建設發展,氣象衛星和數值天氣預報資料的廣泛分析應用,氣象災害監測預報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氣象預警信息傳播手段不斷拓寬,多部門聯動全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御機制建設取得進展, 氣象災害防御的社會經濟效益也越來越明顯。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面對始興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當前我縣氣象災害防御能力仍存在以下薄弱環節:
      —— 氣象災害綜合監測預警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現有的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平臺還不夠完善,對于突發氣象災害的監測能力弱、預報時效短、預報準確率仍不能滿足氣象災害防御需求。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尚未完全覆蓋廣大農村地區,預警信息的針對性、及時性、發布渠道和手段不能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
      ——尚未建立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制度。 缺乏精細化、完善的分災種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對城鄉規劃和重點工程建設的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和氣候可行性論證尚未開展。
      ——全社會氣象災害防御資源亟需整合。 部門間合作和信息共享不充分,聯動機制不完善,防災體系不完備;氣象科技支撐能力不強,災害防御法規、標準滯后;公眾氣象災害防御知識欠缺,自覺主動防御災害的能力不強等。
      ——防災減災工程體系需不斷完善。 按照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我縣防災減災工程體系標準不高,對重大氣象災害的防御能力仍顯不足。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一些建筑活動對防災減災工程或防災體系造成了影響和破壞,致使防災減災工程難以充分發揮效用,災害有從以農村為主向城市農村并重方向發展的趨勢。部分山塘、堤壩、排澇泵站等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維護成本大,防御重大洪澇的能力較為薄弱。
      三、氣象災害風險區劃與防御分區
      (一)氣象災害風險區劃
      氣象災害風險區劃是氣象災害防御規劃的依據,是構建防災減災體系的基礎。通過對氣象災害風險區劃研究,進一步查清了氣象災害在我縣的分布、形成原因以及發生規律。
      1.暴雨洪澇風險區劃
      始興縣是廣東省暴雨及由暴雨引發的次生災害風險最大的地區之一,其中臺風影響下產生的暴雨及由暴雨引發的次生災害尤其明顯,發生暴雨洪澇風險較高。最高風險的區域主要分布在馬市鎮大部、隘子鎮南部,澄江鎮西部地區;太平鎮南部、頓崗鎮、羅壩鎮中部、北部、西部,司前鎮中南部、深渡水瑤族鄉中部的暴雨洪澇風險次之;司前鎮東部、深渡水瑤族鄉西部、隘子鎮西北部、太平鎮西北部、馬市鎮西北部、沈所鎮大部暴雨洪澇風險相對較低。
      2.干旱風險區劃
      干旱災害最高風險的區域主要分布在始興縣東部的澄江鎮,羅壩鎮,馬市鎮,太平鎮北部,隘子鎮東南部、北部,沈所鎮中部、深渡水瑤族鄉西部;城南鎮南部、司前鎮及馬市鎮其余部分的干旱風險次之;太平鎮南部、頓崗鎮西部的干旱風險相對較低。
      3.高溫風險區劃
      始興縣高溫熱浪災害的高風險區主要分布在馬市鎮中部,太平鎮東、南部,頓崗鎮西部,城南鎮北部以及隘子鎮西部局部地區;深渡水瑤族鄉,澄江鎮東部和隘子鎮西部的高溫熱浪風險次之;沈所鎮中部,羅壩鎮中、東部,司前鎮,隘子鎮東部的高溫熱浪風險相對較低。
      4.寒害風險區劃
      冷空氣對始興縣的影響自北向南遞減,但由于始興縣南北地理跨度較小,冷空氣對農業生產影響的程度差別不明顯。隘子鎮、太平鎮北部、司前鎮東部、沈所鎮東部的寒冷災害風險較高, 澄江鎮東部、深渡水瑤族鄉、馬市鎮中部、城南鎮、頓崗鎮的寒冷災害風險相對較低。
      5.雷電風險區劃
      始興縣雷電高風險區域主要分布在隘子鎮、司前鎮、太平鎮西部、澄江鎮東北部和沈所鎮西部。其中,隘子鎮和司前鎮西南部的雷電風險最高;太平鎮西部、澄江鎮東部次之;頓崗鎮西部、城南鎮北部、太平鎮東南部和馬市鎮的雷電風險相對較低。
      6. 地質災害風險區劃
      全縣劃分為地質災害高易發區、中易發區和低易發區。據國土部門區劃,始興縣地質災害易發區劃分為高易發區4個,總面積398.00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18%。分別為:(一)深渡水、羅壩低山、丘陵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質災害高易發區;暴雨和人類工程活動為誘發該區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地質災害以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為主;(二)馬市、太平低山、丘陵滑坡、崩塌地質災害高易發區,以小型滑坡及崩塌地質災害為主;(三)澄江低山、丘陵崩塌、泥石流地質災害高易發區,以小型滑坡及崩塌地質災害為主;(四)城南、頓崗丘陵、平原崩塌、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高易發區,以小型崩塌和地面塌陷為主。
      始興縣地質災害中易發區2個,總面積554.00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26%,分別為:(一)司前、隘子低山、丘陵崩塌、滑坡地質災害中易發區,該區地質災害以小型崩塌、滑坡為主;(二)羅壩、澄江低山、丘陵崩塌、滑坡地質災害中易發區,以小型崩塌為主。
      始興縣地質災害低易發區3個,總面積1231.30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56%,分別為:(一)深渡水、馬市低山、丘陵、平原崩塌、滑坡地質災害低易發區,該區地質災害以小型崩塌為主;(二)司前低山地質災害低易發區,該區分布在始興縣東南部,至今未發生過地質災害;(三)隘子低山地質災害低易發區,該區分布在始興縣西南部,至今未發生過地質災害。
      7.氣象災害綜合風險區劃
      根據我縣氣象災害綜合風險區劃,始興縣10個鄉鎮中,隘子鎮、司前鎮發生氣象災害的風險最高;太平鎮、羅壩鎮次之,頓崗鎮、沈所鎮發生氣象災害相對較低。
       
      (二)氣象災害防御分區
      根據始興縣氣象災害風險綜合區劃結果,劃分了三個氣象災害防御分區:第一防御區為山洪及地質災害防御區,主要為南部、中北部,該防御區發生氣象災害的風險度較高,同時集中了大部分需重點防范的地質災害隱患點,主要防御暴雨洪澇災害、地質災害、寒冷災害和干旱災害。第二防御區為重點防御保護區,主要為太平鎮、馬市鎮及南部、北部部分地區,該區經濟發達、人口集中,受災所造成的損失較大,為重點防御保護區,主要防御暴雨洪澇、雷電、大風、冰雹等災害。第三防御區為農業防御區,主要為北部、東部,該區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廣,主要防御暴雨洪澇、寒冷、干旱等災害。
      四、主要任務
      (一)非工程性措施
      1.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體系建設
      完善“ 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 的氣象災害防御體系 制定 氣象災害 防御 案,為各級機構實施指揮決策和調度、搶險救災提供依據 ;建立縣應急救援大隊,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對各部門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形成以縣應急辦為中樞,面向各部門提供統一服務、綜合應急的指揮系統;逐步建立起“結構完整、功能全面、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
      2.氣象監測預測系統建設
      為滿足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系統監測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在充分評估現有氣象觀測能力的基礎上,統籌設計城鄉氣象觀測系統的規模和布局,建立天氣氣候綜合監測網;完善精細化預報產品的制作,建立起一個適合本縣的中小尺度氣象精細化預報業務系統;在實現精細化預報產品制作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建立災害天氣對城鄉工程破壞性預測評估業務系統。
      3.信息處理與發布平臺建設
      ——建設氣象信息采集處理中心。 通過與上級氣象部門信息采集處理中心的聯機,可將全縣境內實時的地面氣象觀測、自動氣象站、雷達、衛星、閃電定位等探測資料不斷累積存儲到數據庫中,為氣象服務提供豐富的數據源,同時積極將收集處理的信息與其它部門共享,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完善預報預警信息發布平臺。 建立集災害天氣預警信息采集、分析、編審、 監控 為一體的語音短信服務平臺;在全縣有關部門、各鄉鎮和主要公共場所安裝氣象預警信息發布電子顯示屏;充分依托現有的“村村通”工程,建立一套面向全縣廣大農村為主的、以固話語音短信為主要載體的災害天氣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將最新的災害天氣預警信息第一時間發送到農民群眾手中 ;開通中國氣象頻道,制作發布我縣各類預報預警信息, 并將之 打造為始興人民群眾的生活指南、氣象科普的重要園地、應急信息發布的重要平臺,提升我縣防災減災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
      4.氣象災害防御措施
      (1)暴雨洪澇災害
      加強暴雨預報預警。做好暴雨的預報警報工作,根據暴雨預報及時做好暴雨來臨前的各項防御措施。汛前要認真檢查防洪工程,及時發現隱患并立即整改。提高城市地下排水系統標準,以應對日益增多的城市內澇。
      加強防洪工程建設。在重點區域和重要水利設施,應盡快提高其防洪標準,以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日益增多的強降雨,降低突發暴雨洪澇災害發生的風險性。加強水利工程的管護,對防洪工程開展綜合治理,修筑堤防,整治河道,控制采沙,合理采取蓄、泄、滯、分等工程措施。
      加強防洪應急避險。居住在病險水庫下游、山體易滑坡地帶、低洼地帶、滯洪區等危險區域人群,應提高安全意識,遇洪澇災害應及時轉移到安全區域。
      加強農田排澇管理。做好大田作物和設施農業田間管理,加強農田排澇設施建設和維護,遇洪澇災害及時做好排澇。
      (2)小流域山洪災害
      提升山洪監測預警能力。小流域山洪多發區應設置警示牌,配備報警器。關鍵地段應設置水位、雨量觀測設施,配備預警監測員,提高小流域山洪災害的監測預警能力,增強小流域山洪防御水平。 
      編制山洪災害防御預案。建立鎮村兩級防洪避洪管理組織和村級防洪避洪組織網絡,明確防御工作責任。完善防御小流域山洪災害的保障體系,開展小流域山洪災害防御預案演練。
      加強水利工程巡查與監控。加強對上游山塘、水庫以及河道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巡查,密切監視暴雨可能引發的小流域洪災、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氣象次生災害。
      加強小流域防洪工程建設與管理。對小流域工程進行整治,除險加固,達到10年一遇的防御標準。加強高風險區建筑物安全管理,小流域山洪高風險區農民自建房要符合防山洪防御標準。
      (3)地質災害
      落實群測群防監測預報系統。對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做好群測群防防災減災方案,按輕重緩急 對易災體進行 宏觀監測和一般簡易工程治理防治方案。依據危險性布設群測群防網點,通過定期目測、簡易監測裝置、移動監測等方法,及時發現險情并采取應對措施。
      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根據本地降雨特點,每年 4~ 11 開展預警預報工作。預警信息及時通過媒體發布,政府相關部門依據預警或災情,及時做好防御準備,落實防災減災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地質災害治理和搬遷避讓。規模較大、穩定性差、危害嚴重、威脅人口較多且治理費用小于搬遷費用的,依輕重緩急,有計劃地分期實施工程治理。治理費用高于搬遷費用、威脅分散的農村地質災害點,對受威脅群眾實施搬遷避讓。危險程度中等的分散居民點及鄉村簡易道路災害點,采取非工程治理為主,工程治理相結合的辦法。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強化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工程建設項目及城市總體規劃、村莊、集鎮規劃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從源頭上控制和預防地質災害,最大限度降低建設工程風險和維護費用。
      建立地質災害基礎數據庫。開展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全面掌握本縣地質災害分布發育狀況,為防災減災工作提供空間數據庫,建成集災害點、易發區、防治區、專項調查和防治成果為一體的信息系統,實現采集、查詢、統計、發布等自動化。
      建設地質災害防治示范區。對重大地災隱患點,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工程治理的同時,扶持典型范例,進行防治示范區建設。
      提高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與救援能力。加強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和救援能力建設。組建應急隊伍,開展救援演練,當收到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后,受影響地區的公眾應當立即撤離危險區。地質災害發生后,應急小分隊應當快速反應,立即奔赴事發地點救援。
      4)干旱災害
      加強干旱監測預報。開展土壤墑情實時監測,建立與旱災相關的氣象資料和災情數據庫,提供干旱災害監測預警氣象服務。
      適時開展人工增雨。對將出現或已出現旱情的地區進行調查,開展干旱狀況評估,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合理開發利用空中水資源,減少干旱損失,改善生態環境。
      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加強設施農業旱澇墑情專項服務,建立 “農業電腦”工作站, 推廣應用先進的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建設滴灌示范工程,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重視水利工程建設和管護。加固整修水庫和抗旱提水工程,增加汛期山塘水庫有效蓄水。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水源的利用率。
      (5)大風災害
      加強大風監測預報預警。氣象部門應做好大風監測預報,當有臺風、寒潮、強對流天氣來臨時,及時向社會公眾發布大風預警信息和防御指引。
      加強大風災害防御。在接收到大風預報或預警信息后,應根據防御指引,及時科學地加固棚架、臨時搭建物、廣告牌及現代農業設施,停止露天集體活動,停止高空、水上戶外作業。
      (6)雷電災害
      加強防雷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防雷管理機制,落實建筑物防雷報審、驗收和定期檢測制度。制定農村防雷技術規范,各鄉鎮和有關單位應根據雷擊風險等級,采取定期檢測制度,發現雷擊隱患及時整改,減少雷擊災害事故。
      加強雷電監測與預警。合理規劃和建設雷電監測網,加強雷電預警預報技術研究,提高雷電災害預警預報能力,及時發布雷電預警信息,提前做好預防措施。
      加強雷電技術服務。規范和加強防雷基礎設施的建設。做好雷擊風險評估、防雷裝置設計技術性審查和防雷裝置檢測工作。建立防雷產品測試和檢驗技術服務體系,保證防雷產品的質量安全。
      加強雷擊災害調查分析。做好雷擊災害調查和鑒定工作,提供雷擊災害成因的技術性鑒定意見,為雷擊災害事故的處理及災后整改與預防提供科學客觀的 參考 依據。
      加強科普教育宣傳。加強防雷電科普知識和防雷減災法律法規宣傳,實現雷電防護知識進村入戶,提高群眾防雷減災意識,增強群眾自我防護和救助能力。
      (7)冰雹災害
      加強氣象雷達對強對流天氣的跟蹤探測,開展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的預報技術研究,探索冰雹臨近預報,及時發布冰雹預警信息。
      (8)高溫熱浪災害
      加強高溫熱浪預報預警。做好高溫的監測和預報,通過多種渠道,及時向群眾發布高溫報告以及防御對策。
      做好高溫熱浪防御。根據氣象臺發布的高溫預報,做好各種防暑準備,各相關部門應做好供電、供水、防暑醫藥用品和清涼飲料供應準備,并改善工作環境及休息條件。
      降低高溫熱浪影響。在高溫風險度較高的區域,房屋住宅等建筑設計應當充分考慮防暑設施,注意房屋通風。加強城市綠化建設,降低熱島效應,減輕城市高溫危害。在午間高溫時,室外活動采取錯時工作辦法,盡量避開最高溫時期室外活動。
      (9)寒冷災害
      做好低溫冰凍預報預警。加強低溫冰凍、道路結冰、電線結冰的監測和預報,及時發布低溫預警信息,提醒相關部門和公眾按照防御指引做好防凍保暖工作。
      做好農作物防凍工作。縣農業、林業等部門應加強指導各地經濟作物和設施農業田間管理,積極采取煙熏、覆蓋等科學防凍措施。引進新作物時,做好氣候可行性論證,選育抗凍抗寒良種,提高農作物抵御低溫冰凍能力。
      (10)大霧災害
      開展大霧天氣預報服務。開展大霧天氣形成機理的研究,進一步提高大霧預報準確率,及時將預報預警信息傳遞給相關部門和社會公眾。
      加強交通大霧防御。氣象和交通部門應加強合作聯動,建立高速公路大霧監測預警系統,開展大霧對交通影響的研究,遇大霧天氣及時采取必要措施,減少因大霧引起的交通事故。
      防止電網污閃。改進輸電線網抗污強度標準,合理安排線網清掃周期,加強對霧滴附著瓷瓶的導電率研究及瓷瓶質量監測檢查等,針對大霧天氣增加特殊巡視,及時清理凝結污物。
      (11)森林火災
      開展森林火險等級預報。在每年9月至次年4月林火多發期,制作24小時森林火險等級預報,通過廣播、電視、短信等多種渠道對外發布。遇高火險等級天氣時,發布森林火險預警信號。
      加強森林火險監測監控。依托衛星熱點監測,加強森林火災監控系統建設。在森林防火特殊期,關注森林火險等級預報,有關部門安排人員24小時值班,護林員加強巡查,密切監視森林火情。
      加強森林火險隱患整治。加強防火林帶的管護,每年開展森林火險隱患整治月活動,對一般隱患落實巡查人員進行循環檢查,對重點隱患落實專人看守。建立森林消防物資儲備庫,開展撲火演練,為撲救重特大森林火災提供保障。
      加強森林防火督查指導。在森林火險高風險區和易發時間段,及時組織督查人員進行督查指導,加強火源管理,嚴控火種進山,減少火險隱患,最大限度遏制火災發生。
      加強森林消防宣傳教育。積極組織開展森林防火宣傳活動,廣泛宣傳森林消防法規、制度和防撲火知識,進山主要道口設置警示牌,全面提高廣大群眾法治意識及安全意識。
      (二)工程性措施
      1.防汛抗旱工程
      (1)水庫。
      完成對我縣中小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在這個規劃年內全面解決我縣42宗水庫安全問題。
      (2) 堤防。
      目前,始興縣興建了墨江防洪堤工程和湞江城市防洪堤,為縣城的防洪安全提供了防洪屏障,同時在河堤的右岸沿河堤建有排澇設施,但左岸在規劃中從林化廠到羅所沿河堤興建排澇設施的工程,因資金問題,目前沒有全面完成。在今后的發展計劃中,城市建設要同步考慮排澇配套工程。合理確定各流域的防洪標準,加強防洪系統和設施建設,提升城鄉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現代化的三級指揮系統,建設城市防洪堤 40 千米。
      2.城市防洪工程
      始興縣城市防洪排澇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堅持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流并重,防洪防旱并舉,建立節約、優化、協調的水資源配置體系,加快推進水利現代化。規劃應做到遠、近結合,充分利用現有工程措施,逐步加以配套完善,逐步提高至設防標準。在近期開發的地區和城鎮目前較重要的地區,應優先建設防洪設施;在近期不能形成城鎮格局的地區則充分利用其中的山溪、河流作為排洪溝渠,待城區形成后再逐步依規劃改造。工程按 2 0年一遇防洪標準進行興建,建成后將改變目前各鎮區不設防的現狀,保證工農業生產。
      3. 工影響天氣工程
      受全球氣候變化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近年來我縣高溫熱浪、干旱、冰雹災害頻發,造成的損失日益嚴重。為合理開發和利用空中水資源,防止冰雹對黃煙造成嚴重災害,緩解高溫與干旱,改善生態環境,在 沈所鎮花山村 、馬市鎮大安坪、馬市鎮陸源村、頓崗 鎮沙洲村、羅壩鎮上崗村、太平鎮土陂村、司前鎮李屋村 設立七個人工增雨作業點,縣氣象局在韶關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的統一領導下,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4.防雷減災工程
      本縣高層建筑、重要建筑設施都必須按照有關的防雷技術規范安裝相應的避雷設施, 針對不同的建(構)筑物或場所,針對不同的信息系統及電子設備、電氣設備 針對不同的地質、地理和氣象環境條件,量身定制不同的雷電防護方案與實施防雷的相關活動。 對重點建設工程、通訊網絡系統、易燃易爆和危險化學品生產存儲場所及高大建筑物、鐵塔等,開展雷擊風險評估。對已投入使用的防雷設施要定時檢查維護,認真執行防雷裝置定期檢測制度。
      5.應急避險工程
      針對我縣每年遭受 暴雨 地質災害 影響的實際,充分利用目前的公共設施,如中小學校校舍、體育場館 、影劇院 等,在全縣 各鄉鎮 設置 臨時 災害避難所,安置轉移人口。在暴雨、道路結冰、 霧影響期間開放高速公路沿線的服務區,供過往車輛避災。
      6.通信保障工程
      實施“農村氣象防災減災”和“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立氣象災害監測資料實時傳輸網絡。完善國家、省、市、縣氣象高速寬帶網和氣象會商系統。逐步建立氣象與其他部門、各鄉鎮的視頻會商系統和信息直通系統,完善氣象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立基于GIS的氣象災害決策服務系統。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平臺和三防指揮信息網絡工程建設,應急通信通道能在基本交通、通信中斷的情況下保持暢通。
      7.應急保障工程
      加強應急保障工程建設,完善應急保障機制,配備氣象應急車。當縣內化工企業、油庫等高危單位及交通干道等公共場所發生危險易燃易爆化學品、有毒氣體泄漏擴散,或發生森林火災時,第一時間開展現場氣象應急保障。充分利用公共突發事件應急平臺,實施全程監測預警,提供跟蹤氣象服務,為應急處置、決策服務提供科學支撐。
      五、氣象災害防御管理
      (一)組織體系
      1.組織機構
      成立縣 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領導小組 ,負責氣象災害防御管理的日常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三個辦公室,即氣象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防雷減災管理辦公室。各鄉鎮按“十有”( 有獨立場所、有組織機構、有工作平臺、有自動氣象站、有工作制度、有氣象災害防御規劃 、有氣象災害 預案、有氣象科普場所、有應急氣象頻道、有雷電防御工程 )標準組建氣象服務站,明確分管領導,落實氣象災害防御任務。
      2.工作機制
      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分級負責、全民參與”的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機制。加強領導和組織協調,層層落實“責任到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氣象防災減災責任制。加強部門和鄉鎮分災種專項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編制和管理工作,并組織開展經常性的預案演練。健全“部門、鄉鎮、村”三級信息互動網絡機制,完善氣象災害應急響應的管理、組織和協調機制,提高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能力。
      3.隊伍建設
      加強氣象災害防范應對專家隊伍、應急救援隊伍、氣象信息員隊伍和氣象志愿者隊伍建設。鄉鎮和有關部門應設置氣象信息員職位,明確氣象信息員任職條件和主要任務,在行政村(社區)設立氣象信息員,在有關企事業單位、關鍵公共場所以及人口密集區建立氣象志愿者隊伍。不斷優化完善氣象信息員隊伍培訓和考核評價管理制度。
      (二)氣象災害防御制度
      1.風險評估制度
      風險評估是對面臨的氣象災害威脅、防御中存在的弱點、氣象災害造成的影響以及三者綜合作用而帶來風險的可能性進行評估。建立城鄉規劃、重大工程建設的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制度,將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納入城鄉規劃和工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內容,確保在規劃編制和工程立項中充分考慮氣象災害的風險性,避免和減少氣象災害的影響。縣政府組織氣象部門負責開展本轄區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為縣經濟社會發展布局和編制氣象災害防御方案、應急預案提供依據。
      2.部門聯動制度
      部門聯動制度是全社會防災減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加快減災管理行政體系的完善,出臺明確的部門聯動相關規定與制度,提高各部門聯動的執行意識和積極性。針對氣象災害、安全事故、公共衛生、社會治安等公共安全問題的劃分,進一步完善政府與各部門在減災工作中的職能與責權的劃分,加強對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的應用,做到分工協作,整體提高,強化信息與資源共享,加強聯動處置,完善防災減災綜合管理能力。
      3.應急準備認證制度
      氣象災害應急準備工作認證,是對鄉鎮、氣象災害重點防御單位、普通企事業單位、農業種養大戶等的氣象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和組織體系進行評定,以此促進氣象災害應急準備工作的落實,提高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接收、分發、應用能力和氣象災害的監測、報告、應對能力,從而確保重大氣象災害發生時,能夠有效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有效促進和提高基層單位的氣象災害應急準備工作和主動防御能力,推動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完善氣象災害應急準備工作認證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
      4.目擊報告制度
      目前,氣象設施對氣象災害的監測能力雖然有了顯著增強,但仍然存在許多監測縫隙,需要建立目擊報告制度,使縣氣象局對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的氣象災害和災情有及時詳細的了解,為進一步的監測預警打下基礎,從而提高氣象災害的防御能力。各鄉鎮 氣象服務站 以及鄉鎮、村氣象信息員應及時收集上報轄區內發生的災害性天氣、氣象災害、氣象次生災害及其它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并協助氣象等部門工作人員進行災害調查、評估與鑒定。鼓勵社會公眾第一時間向縣氣象局上報目擊信息,對目擊報告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
      5.氣候可行性論證制度
      為避免或減輕規劃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受氣象災害、氣候變化的影響,及其可能對局地氣候產生的影響,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候可行性論證管理辦法》,建立氣候可行性論證制度,開展規劃與建設項目氣候適宜性、風險性以及可能對局地氣候產生影響的評估,編制氣候可行性論證報告,并將氣候可行性論證報告納入規劃或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查內容。
          (三)氣象災害應急處置
      1.組織方式
      縣政府是全縣氣象災害應急管理工作行政領導機構, 縣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領導小組應急管理辦公室和 縣氣象局具體負責實施氣象災害應急工作和日常工作。
      2.應急流程
      預警啟動級別。按氣象災害的強度,氣象災害預警啟動級別分為特別重大氣象災害預警(Ⅰ級)、重大氣象災害預警(Ⅱ級)、較大氣象災害預警(Ⅲ級)、一般氣象災害預警(Ⅳ級)四個等級。縣氣象局根據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及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的氣象災害情況,啟動不同預警級別的應急響應,報送縣政府和相關機構,并通知縣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各鄉鎮。
      應急響應機制。對于即將影響全縣較大范圍的氣象災害,縣政府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領導小組應立即召開氣象災害應急協調會議,作出響應部署。各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立即啟動相應等級的氣象災害應急防御、救援、保障等行動,確保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有效實施,并及時報告縣政府和災害防御指揮機構,通報各成員單位。
      信息報告和審查。氣象災害發生時,當地單位和個人應立即向相關專業部門和縣氣象局或氣象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報告。縣氣象部門要對收集到的氣象災害信息進行分析核查,并及時提出處置建議和向縣政府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領導小組報告。同時,各部門要加強聯防,并通報下游地區做好防御工作。
      災害先期處置。氣象災害發生后,當地鄉鎮人民政府、縣有關部門和責任單位應及時、主動、有效地進行處置,控制事態,并將事件和有關先期處置情況按規定上報縣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和縣氣象局。
      應急終止。氣象災害應急結束后,由縣氣象局提出應急結束建議,報縣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領導小組同意批準后執行。
      (四)氣象災害調查評估
      1.氣象災害的調查
      氣象災害發生后,以民政部門為主體,對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進行全面調查,縣水務、農業、林業、氣象、國土、住建、交通、保險等部門按照各部門職責,共同參與調查,及時提供并交換相關信息。氣象部門還應當重點調查分析災害的成因。
      2.氣象災害的評估
      氣象災害評估是防災減災的重要環節。氣象災害的評估是指在災害發生的全過程中,對災害的自然特點、對社會的損害程度作出估計和判斷。氣象部門應當建立重大天氣氣候災害評估系統,開展氣象災害的預評估、災中評估和災后評估工作,提高評估災害對經濟與社會影響的能力,為擬定防災減災對策、災后重建及救助、賠償等提供依據。
      災前預評估。氣象災害出現之前,根據可能發生的氣象災害特征,依據災害風險區劃,結合災區的經濟密度、人口密度、減災實力、預測災害能力等綜合指標,預評估氣象災害強度、影響區域、影響程度、影響行業,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為政府和公眾采取措施降低災害的影響提供科學依據。
      災中評估。對影響時間較長的氣象災害,如干旱、臺風、洪澇等進行災中評估。跟蹤氣象災害的發展,快速反映災情實況,預估災害擴大損失和減災效益。開展氣象災害實地調查,及時與民政、水務、農業、林業等部門交換、核對災情信息,經縣政府批準后,按災情直報規程報告上級氣象主管機構。
      災后評估。根據對受災范圍,人口傷亡程度,健康狀況的破壞,被毀生產和生活條件及其它經濟損失和環境損失的客觀統計,對出現的災情作出客觀評價,提供較準確的災情損失統計數據。對氣象災害成因、災害影響以及監測預警、應急處置和減災效益做出全面評估,編制氣象災害評估報告,為政府及時安排救災物資、劃撥救災經費、科學規劃和設計災后重建工程等提供依據。在充分調查研究當前災情并與歷史災情進行對比的基礎上,不斷修正完善氣象災害風險區劃、應急預案和防御措施,更好地應用于防災減災工作。
      (五)氣象災害防御教育與培訓
      1.氣象科普宣傳教育
      積極推進始興縣氣象科普示范村創建,動員基層力量廣泛開展氣象科普工作。依托縣氣象觀測站,建成縣氣象科普教育基地和縣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各鄉鎮、部門要重視氣象科普工作,鄉鎮、村要有分管科普工作的領導,并有專人負責日常氣象科普工作。科普示范村要建有由氣象信息員、氣象科普宣傳員、氣象志愿者等組成的氣象科普隊伍,經常向群眾宣傳氣象科普知識,每年結合農時季節,組織不少于兩次面向村民的氣象科普培訓或科普宣傳活動。
      2.氣象災害防御培訓
      實施氣象災害防御培訓工程,廣泛開展氣象災害防御知識宣傳,增強人民群眾氣象災害防御能力。把氣象信息員的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培訓納入行政學校培訓體系,使培訓常態化、系統化,為氣象信息員隊伍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定期組織氣象災害防御演練,提高公眾災害防御意識和正確使用氣象信息及自救互救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充分認識氣象災害防御的重要性,把氣象災害防御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成立由縣政府統一領導,縣氣象、發改、財政、水務、民政、農業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參與的氣象災害防御領導小組,統一決策、統一開展氣象防災減災工作。要緊緊圍繞防災減災這個主題,把氣象災害防御培訓作為一個基礎性工作來抓,為加強氣象災害防御組織領導夯實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
      (二)納入發展規劃
      在制訂始興縣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大綱、縣城總體規劃時,要將氣象災害防御工作作為推進社會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計劃,積極推進防災減災工作。把氣象事業發展納入全縣經濟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在規劃和計劃編制中,充分體現氣象防災減災的作用和地位,明確氣象事業發展的目標和重點,實現我縣經濟社會和氣象防災減災的協調發展。
      (三)強化法規建設
      加強氣象法制建設和氣象行政管理。切實履行社會行政管理職能,創新管理方式,依法管理涉及氣象防災減災領域的各項活動,不斷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行政執法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對氣象基礎設施保護和對氣象探測、公共氣象信息傳播、雷電災害防御等活動監管的力度,確保氣象法律、法規全面落實。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氣象法制和氣象科普宣傳活動,讓人民群眾了解氣象、認識氣象、應用氣象。
      (四)健全投入機制
      緊密圍繞人民群眾需求和經濟發展需要,切實加大對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投入力度,并納入 縣政府 的財政預算,使氣象災害防御的投入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同時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社會團體等各方面對氣象災害防御經費的投入,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氣象災害防御資金的募集,多渠道籌集氣象防災減災資金,使各項氣象災害防御措施落到實處,確保氣象災害防御規劃的應有效應。
      (五)依托科技創新
      氣象災害防御工作要緊緊圍繞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開發和利用氣候資源能力,集中力量開展科研攻關,努力實現氣象科技新的突破,增強全社會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能力,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能力,為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加強氣象科技創新,增加氣象科技投入,加大對氣象領域高新技術開發研究的支持,加快氣象科技成果的應用和推廣。
      (六)促進合作聯動
      各鄉鎮、部門應加強合作聯動,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實現資源共享,特別是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和災情信息的實時共享,促進氣象防災減災能力不斷提高,利用交流合作契機,豐富防災減災內涵。建設高素質氣象科技隊伍,促進氣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和防災減災提供強有力保障。
      (七)提高防災意識
      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宣傳,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氣象災害防御知識宣傳培訓活動。報紙、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要牢牢抓住災害防御的特殊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宣傳引導,普及防災、減災、抗災、救災知識,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特別是對廣大農民、中小學生、新居民等防災減災知識和防災技能的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災害防御意識和正確使用氣象信息及自救互救能力。
      七、附則
      (一)縣氣象局應當結合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適時對本規劃進行周期性評審與修訂,并報縣政府批準后發布,原則上每五年修編一次。
      (二)本規劃未盡事宜,按國家、省、市、縣有關規定執行。
      (三)本規劃由 始興縣氣象局 負責解釋。
      (四)本規劃附《始興縣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圖集。
          (五)本規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色道久久东京热| gogogo高清在线观看视频中文| 亚洲爆乳WWW无码专区| 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无码|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有码| 67194熟妇在线直接进入| 日韩免费美熟女中文av| 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 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区| 国产成人av电影在线观看第一页| 四虎在线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国产精品一亚洲av日韩| 男女爽爽无遮挡午夜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影院| 免费可以在线看a∨网站| 国产不卡的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SM捆绑调教视频| 97一期涩涩97片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都可以| 亚洲伊人五月丁香激情| 日本大片在线看黄a∨免费| 激情视频乱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大片免A费观看视频三区|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3|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网站直播| 国产午夜三级一区二区三| 亚洲色大成永久WW网站| 一区二区亚洲人妻av| 日本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自拍短视频午夜福利|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女优丝袜|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成A人片亚洲日本久久| 日韩精品卡1卡2日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