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
《始興縣培育和發展自然村理事會指導意見》業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始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3年6月24日
始興縣培育和發展自然村理事會指導意見
為深化村民自治和農村綜合改革,提高村民自治水平,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完善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推動農村公共事業發展和基層民主建設,現就培育發展和完善我縣自然村理事會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重要意義
培育和發展自然村理事會,是村民自治的有益補充,是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探索實踐。培育和發展自然村理事會,有利于發揮自然村的親緣、人緣、地緣優勢,有利于凝聚社會資源,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參與“共謀、共建、共管、共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利于提高農村社會組織化水平,促進農村民主管理,增強農村自治能力;有利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管理創新,建立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村民自治組織為基礎、村級社會組織為補充、村民廣泛參與,協同共治的農村社會管理新格局。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堅持在鄉鎮黨委、村黨支部的領導下進行培育發展,確保理事會發展的正確方向。
——堅持村民自治。堅持村民的事情村民定、村民的事情村民管、村民的事情村民監督。由2個以上村民小組組成的自然村,要在建立民主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培育和發展。
——堅持補位輔助。維護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作為村民自治的法律地位,發揮自然村理事會的補位和輔助作用,配合協助本自然村村務管理小組開展工作,對村民自治形成有益的補充。
——堅持規范管理。嚴格按照章程開展活動,堅持財務透明、信息公開制度,自覺接受鄉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以及群眾的監督,重大及涉及面廣的活動要報村民委員會備案。
三、基本內容
(一)定義。自然村理事會是以參與農村公共服務,開展互幫互助服務為宗旨的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的農村基層社會組織,以自然村為基本單元和主要活動區域。在鄉鎮黨委、村黨支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接受縣級民政部門、鄉鎮政府的監督管理,接受村民委員會的業務指導。
(二)職責任務。自然村理事會的主要職責任務是協助調解鄰里糾紛、協助興辦公益事業、協助村民自治。包括:協助發動群眾申報和建設競爭性“以獎代補”項目、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協助農業龍頭企業推動現代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促進農民增收;協助開展信用戶評定工作;協助開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獎教助學和鄉風文明;協助落實村規民約促進鄉村治理;協助組織村民代表或戶代表集中議事等。
(三)成立條件。自然村理事會要有章程,章程要由戶代表會議表決通過或戶代表簽名通過;有5個以上理事、主要負責人具備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具備條件申請法人登記的,需注冊資金2000元人民幣以上。理事會的名稱規范為“鄉鎮+自然村(小組)+理事會”。
(四)理事成員產生方式。理事會不采用會員制,不吸納會員。理事成員由自然村在具有獨立民事責任能力、能遵紀守法的經濟文化管理能人、老黨員、老干部等有威望、有能力的鄉賢和熱心為本村經濟社會建設服務的人士中推薦提名,由戶代表以無記名投票選舉或表決通過形式產生,經村黨支部審核,由自然村公布后確認成為理事成員。具體操作程序由自然村理事會以章程形式明確。理事成員人數按照自然村人口比例確定(以單數為宜),千人以下的設理事7至11名,千人以上的設理事9至13名。
(五)組織機構產生方式。自然村理事會的組織機構,由理事成員會議選舉產生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任期三年,改選可與村民委員會換屆同步進行。
(六)工作制度。自然村理事會要建立相關的工作制度,自覺接受村(居)委和群眾監督。一是明確議事制度。建立健全“三議三公開”制度(即聯戶代表提議、理事會商議、村民代表或戶代表會議決議,決議公開、實施公開、結果公開),對轄區內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實事實行民主議事,由村民作主,做到“共謀共建共治共享”,讓群眾有表決權、參與權、監督權和共享權。二是每年召開理事會總結大會,對理事成員履職情況開展評議,對不履職的理事,由自然村提出撤換建議,經村黨支部審核報鄉鎮黨委同意,由自然村公布。理事會違反法律、法規的,由有關國家機關依法處理,有關國家機關認為應當撤銷登記的,由登記管理機關依法撤銷登記。
(七)資金管理。自然村理事會要對理事捐贈、社會捐助、政府資助及產生的相關利息等資金來源建立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不得在理事中分配。有關資金,需經理事長、副理事長同意后方可開支,每年需經有關人員審計后公示財務收支情況。
(八)登記方式。自然村向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經村黨支部委員會同意后,由鄉鎮政府備案。對具備社會組織法人登記條件的,在征得村民委員會書面同意后,按社會團體登記程序向縣民政部門申請登記。
四、培育措施
(一)正確引導發展。各鄉鎮要發動廣大群眾支持和參加自然村理事會活動。要廣泛動員和鼓勵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模范和外出鄉賢等積極加入理事會。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加快培育發展。
(二)發揮積極作用。各鄉鎮要結合當前農村工作,突出以社會公共服務項目為載體,以協同共治為抓手,為自然村理事會發揮作用創造條件,讓理事會理事有動力、有目標、有抓手、有境界。
(三)開展年度評選。縣、鄉鎮兩級要定期組織開展自然村“優秀理事長”、“優秀理事”、“杰出鄉賢”評選活動,激發理事會理事履職活力。對作出積極貢獻的“優秀理事長”、“優秀理事”給予適當獎勵。有條件的地方應以村歌、村史、公德榜等形式,把鄉賢理事公德載史入冊。
(四)組織履職輪訓。要以縣、鄉鎮黨校為主陣地,加強對理事會理事成員的輪訓,將優秀理事成員事跡編入教材,邀請優秀理事成員到課堂現身說法,提升理事履職素質和能力,提高群眾共建共享的公眾參與意識和水平。
五、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要統一思想,高度重視培育和發展自然村理事會工作,要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要親自掛帥,并結合實際制訂工作方案,切實推進培育和發展自然村理事會工作。縣組織、宣傳、社工、民政、農業、財政、金融等部門要開拓思路、積極引導,加強研究出臺配套措施,尤其是出臺帶有“以獎代補”性質的激勵措施,為自然村理事會發揮作用提供載體。
(二)加強示范建設。各鄉鎮要在2013年11月前至少建設1-2個自然村理事會示范點,以點帶面全面推廣。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認真制定示范點建設方案,做好示范點有關資料、圖片、影像等檔案記錄保存工作。縣委督查室、縣府辦協調督辦股要加強督導,縣民政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
(三)加強輿論宣傳。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為自然村理事會履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宣傳部門要在本地報刊、電視臺和政府公眾信息網等新聞媒體,對社會建設中發揮出積極作用的自然理事會進行集中專題宣傳報道,以生動的宣教形式推動全縣自然村理事會發展。
附件:1.培育和發展自然村理事會2013年工作進度
安排表;
2.始興縣 鎮 村村民理事會章程(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