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府辦〔2013〕39號
始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快始興縣氣象現代化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
《關于加快始興縣氣象現代化建設實施方案》業經十四屆縣政府第5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始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3年4月16日
關于加快始興縣氣象現代化建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中國氣象局與我省合作備忘錄的實施意見》(粵府辦〔2012〕76號)、《韶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我市氣象現代化工作的實施意見》(韶府辦〔2012〕201號)文件和縣第十四屆人大會議精神,加快推進我縣氣象現代化建設步伐,力爭到2015年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奮斗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緊緊圍繞生態發展富民強縣核心任務,按照“一流裝備、一流技術、一流人才、一流臺站”的標準,進一步提高氣象預測預報能力、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應對氣候變化能力、開發利用氣候資源能力,突出氣象為“三農”服務能力建設,構建結構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進、特色鮮明的氣象現代化體系,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廣東山區特色的氣象現代化道路。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主導,推進部門合作、社會參與。
加大公共財政對氣象事業發展的保障力度,加強資源共享,統籌集約發展,形成社會各方面協同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合力。
2.堅持需求引領、以人為本、民生優先。
把建設“幸福美麗始興”的理念融入到氣象服務,融入到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堅持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氣象服務需求作為氣象事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需求牽引公共氣象服務、以公共氣象服務引領氣象現代化發展,大力發展惠民氣象。
3.堅持項目帶動,推進協調發展。
堅持固本強基與開拓創新結合、全面發展與重點推進并重、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兼顧,通過氣象現代化建設的重點項目實施帶動氣象現代化建設。
4.堅持深化改革,創新機制。
著力破解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增強氣象事業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以人才隊伍建設為先導,努力建設一支滿足氣象現代化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堅持引進、吸收、學習、創新相結合,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科技和人才對氣象現代化的支撐保障作用。
(三)總體目標。
按照“廣東省率先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考核評價體系”(以下簡稱“考核評價體系”)的要求,力爭到2015年,我縣基本建成結構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進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氣象預報預測系統、公共氣象服務系統、氣象科技創新體系、氣象人才體系。公共氣象服務能力和氣象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不斷提升,基本滿足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和氣象防災減災需求,氣象事業總體發展水平達到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的水平。
二、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
按照考核評價體系要求,結合始興實際,我縣氣象現代化建設主要任務及重點工作包括提高氣象造福社會能力、提高預測預報預警能力、實施“一基地、兩中心”重點工程、加強國民氣象意識等工作。
(一)以需求為牽引,氣象服務經濟社會能力不斷增強。
一要提高公共氣象服務水平,努力縮小城鄉公共氣象服務差距。加強農村氣象防災減災、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能力建設,強化面向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創新的氣象服務。完善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長效機制。建立城市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機制,完善應急預案,加強部門聯動聯防。建設氣象防災減災示范社區。圍繞出行、出游等多樣化需求,提供精細化、個性化、人性化氣象服務。進一步提高氣象預測預報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關鍵性、轉折性、災害性天氣預測預報能力,力爭強對流天氣預報準確率≥80%,暴雨預報準確率達到發達地區水平,低溫災害天氣預報準確率≥76%。
二要進一步拓展氣象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和手段,提高氣象防災減災服務能力。做好各類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特別是突發災害性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預警及信息發布工作。加強極端氣候事件以及旱澇、冷暖等氣候趨勢預測。建立完善多災種預警信息發布機制和各部門應急聯動機制。構建覆蓋城鄉的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完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和應對措施。加強應急演練和知識普及,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和避險、自救、互助能力。
三要大力發展專業氣象服務。加強農業、林業、交通、水務、環境、衛生、電力、旅游、教育和建設等重點領域高影響天氣專業服務監測預警。加強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重大工程項目雷擊風險評估、氣候可行性論證等氣象科技服務。
(二)創新體制,建立健全地方氣象服務機構。
堅持先行先試,著力破解制約防災減災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健全與氣象現代化體系相適應的地方氣象服務機構,發揮氣象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防災減災、服務民生、造福社會方面的重要作用。落實《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工作的意見》(粵府〔2011〕130號)等文件要求,整合應急管理資源,建立“縣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和“縣生態氣象服務中心”,構建綜合協調、統一發布、動作高效、覆蓋全縣的預警信息發布管理體系。
(三)民生優先,提高氣象預測預報預警能力。
一要完善氣象綜合觀測網絡,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和氣象社會管理。優化氣象觀測站網布局,升級改造現有的區域自動氣象觀測站,提升氣象災害監測能力。補充建設土壤水分觀測站,增強對農業氣象及生態氣象監測。構建生態氣象業務服務平臺,做好生態氣象監測評價服務。依法加強防雷安全監管,開發建立雷電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提高雷電災害防御能力。氣象行政許可及服務事項納入縣行政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
二要加強綜合觀測資料的融合分析和應用,完善中尺度天氣分析業務,開發本地化災害性天氣預警指標和概率預報產品,建立強對流天氣分析和臨近預警業務平臺,實現短時臨近預報無縫隙、精細化,推進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服務一體化建設。
三要加強氣象防災減災知識普及。將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術普及納入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建立健全氣象科普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氣象科普宣傳教育。定期開展氣象科普教育活動,全面提高廣大群眾氣象防災減災安全意識和氣候資源意識,不斷增強廣大群眾防災減災的自救互救能力。
(四)項目引領,扎實推進氣象重點工程建設。
實施“一基地、兩中心”工程,加快完善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全面提升我縣氣象預測預報預警和服務能力。
一是建設丹鳳山綜合氣象探測基地。將丹鳳山氣象綜合探測基地打造成高標準、現代化、科普性的氣象公園,提高氣象探測資料準確性和代表性,加強土壤水分觀測、農業生態氣象觀測等特色項目,實現我縣生態環境監測指標具體化,增強氣象災害監測能力,對推進南嶺生態發展試點縣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踐行“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的具體表現。
二是建設縣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在丹鳳山氣象公園建成面積為3000平方米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的預警信息發布和傳播能力。以拓寬預警信息發布手段為核心,建設“世界先進、中國特色、廣東風格”的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實現突發事件預警信息進社區、進企業、進村入戶。力爭到2015年,全縣預警信息發布覆蓋率達到95%以上,準確率力爭達到90%以上。氣象災害、地質災害等預警信息提前15-30分鐘發出。
三是建設縣生態氣象服務中心(加掛始興縣防雷減災管理辦公室和始興縣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牌子)。加強鄉鎮農村氣象服務站管理,開展“兩個體系”示范建設,打造“百縣千鄉”氣象服務示范區,開展“直通式”重點服務試點。開展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和氣象災害應急認證,加強農村氣象防災減災、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能力建設,強化面向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創新的氣象服務。依托“平安山區”氣象保障工程項目,在山洪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域加強自動氣象站網建設,開發山區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系統,制定實施《始興縣氣象災害防御規劃》,推進氣象災害規劃和應急準備認證工作;開展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和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完善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長效機制。推廣農業氣象適用技術,增強農業氣象服務針對性和實用性。加強防雷減災管理工作,推進實現防雷減災規范化管理。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充分發揮人工影響天氣在增雨、防雹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提高開發利用空中云水資源的能力。
(五)發揮優勢,提升氣象科學管理水平。
一要支持和服務重大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氣象部門自身的專業優勢,編制氣象災害風險防御圖,加強對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城鄉規劃等實施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和氣候可行性論證。
二要合理開發利用氣候資源和應對氣候變化各項工作。加強氣候資源監測和評估,推進風能、太陽能、農業氣候資源、高溫熱能等資源的應用;積極促進低碳發展,加強氣候變化對糧食、水資源、能源、生態系統安全的影響評估。
三、時間進度
我縣氣象現代化建設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全面實施階段(2013年3月—2013年12月)。
本階段的重點工作是:
1.建立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的領導協調機制、氣象事業發展財政預算和投入保障機制,把氣象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
2.建立健全縣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和縣生態氣象服務中心,完善人員編制。
3.完成丹鳳山氣象綜合探測基地土地征用、劃撥手續,實施“三通一平”,完成探測環境評估,完成整體規劃設計。
(二)深化完善階段(2014年1月—2015年6月)。
本階段的重點工作是:
1.建設丹鳳山綜合氣象探測基地。
2.建設始興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業務樓。
3.組織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和業務試運行。
4.氣象“軟實力”建設和完善地方氣象事業發展保障機制建設。
(三)總結評估階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
本階段的重點工作是:
1.開展重點工程建設項目驗收。
2.開展氣象現代化各項指標評估和率先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考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
切實加強對率先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的領導協調機制,把氣象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分工,統籌落實各項任務,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組織開展督查、考評和表彰。縣編辦、發改、財政、人社、國土、住建、農業、水務、科技、廣電、應急、電信、移動等相關部門和單位要全力配合做好相關工作。縣氣象局定期向縣政府報告工作落實情況。
(二)加強統籌集約,完善投入機制。
各鄉鎮、各部門要將氣象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健全穩定增長的氣象事業發展財政預算和保障機制,確保公共財政對氣象業務的運行,并把氣象部門所需地方性津補貼、職工醫療、住房、養老等社會保障基本支出按規定納入地方同級部門預算。
(三)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支撐機制。
縣財政、科技和人才管理部門要在氣象科技研發、立項、資金、人才等方面積極支持氣象工作。縣氣象部門要加強氣象科技交流與合作,加大氣象人才培養力度,統籌氣象業務、服務、科研、管理等各類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建設一支適應氣象現代化需求、規模適度、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素質優良的氣象人才隊伍。
附件:始興縣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責任分解表
附件
始興縣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責任分解表
重點工作 | 責任單位 | 參與單位 | 完成時間 |
1.改革創新始興氣象事業發展體制機制 | (1)成立始興縣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 縣政府辦 | 各相關單位 | 2013年4月底前 |
(2)把氣象現代化指標體系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 | 縣紀委 | 縣委辦、縣政府辦、縣紀委及相關部門 | 2013年12月底前 |
(3)健全穩定增長的氣象事業發展地方財政預算和投入保障機制 | 縣財政局 | 縣氣象局 | 2013年12月底前 |
(4)成立“縣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 | 縣編辦 | 縣應急辦、縣氣象局、縣財政局、縣人社局 | 2013年6月底前 |
2.實施“平安山區”氣象保障工程 | (5)建設始興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業務大樓 | 縣氣象局 | 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國土資源局、縣住建局、縣教育局、縣科技局、太平鎮 | 2015年12月底前 |
(6)完善氣象災害監測和預報預警系統建設 | 縣氣象局 | 縣財政局 | 2014年12月底前 |
(7)完善山洪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 | 縣國土局、縣水務局 | 縣財政局、縣氣象局、各鄉鎮 | 2015年12月底前 |
(8)完善預警信息發布系統 | 縣氣象局 | 縣財政局、縣應急辦、縣科教局、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縣衛生局、中國電信始興分公司、中國移動公司始興分公司、中國聯通公司始興分公司 | 2015年12月底前 |
(9)建設氣象科普教育基地 | 縣氣象局 | 縣財政局、縣應急辦、各鄉鎮 | 2015年12月底前 |
3.建設丹鳳山綜合氣象探測基地 | (10)開展負離子濃度、氣溫、降水、風、PM1.0或PM2.5等項目觀測 | 縣氣象局 | 縣財政局、縣國土局、縣水務局、縣應急辦 | 2014年12月底前 |
4.健全農村氣象服務體系 | (11)深化建設鄉鎮氣象服務站試點,成立“縣生態氣象服務中心” | 縣編辦 | 各鄉鎮、縣氣象局、縣財政局、縣人社局、縣應急辦 | 2013年12月底前 |
(12)開展氣象災害規劃和氣象災害應急準備認證工作 | 各鄉鎮政府 | 縣氣象局、縣應急辦、縣財政局、縣農業局 | 2014年12月底前 |
(13)開展農村應急信息廣播系統工程和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建設 | 縣氣象局 | 各鄉鎮、縣應急辦、縣財政局、縣科教局、縣廣電臺 | 2014年12月底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