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始興縣國民經濟
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4年,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好中求快、改革創新的總基調,扎實做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各項工作,全縣經濟保持了平穩發展態勢
一、綜合
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據初步核算,全縣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699036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同比增長11.3%。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61321萬元,同比增長4.4%;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54952萬元,同比增長16.3%;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82763萬元,同比增長10.1%。人均生產總值3.08萬元,同比增長10%。
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三次產業的比重由上年的23.95:36.06:39.99調整為23.08:36.47:40.45。第二產業繼續鞏固其主導地位,第三產業取得較快的發展。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縣域經濟總量較小,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制約我縣實現跨越式發展,推動經濟發展的后勁不足;農業基礎較為薄弱,科技含量低,產出小,效益較低;工業結構層次較低,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較大,特別是國有和民營經濟的類型企業,全年生產很多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艱巨;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等。
二、農林牧漁業
農業保持平穩發展,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產業化程度逐步提高。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57896.31萬元,同比增長4.2%。其中種植業總產值174985.79萬元,增長4.4%;全年實現林業產值25549.24萬元,同比增長7.3%;牧業產值46730.65萬元,增長2%;漁業產值700525萬元,增長5.3%,服務業產值3625.37萬元,增長6%。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48147畝,比上年增加7674畝,增長7.74%。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3390畝,減少0.03%。
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 單位:噸
農產品名稱 | 2014年 | 比上年增長% |
糧食 | 88719 | - |
其中:稻谷 | 79485 | 3.89 |
蔬菜 | 231072 | 5.81 |
大豆 | 2020 | 2.59 |
花生 | 11014 | 4.51 |
煙葉 | 4619 | -4.74 |
水果 | 61882 | 6.43 |
蠶繭 | 4416 | 4.59 |
西瓜 | 26259 | 5.08 |
茶葉 | 286 | -10.62 |
肉類 | 13014 | 1.36 |
其中:豬肉 | 9682 | 3.92 |
水產品 | 6570 | 2.1 |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農用肥施用量(按折純量計算) 8921噸,增長4.9%;全年農村用電量達5966萬度,增長8.8%。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經濟效益保持較好水平。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235719萬元,同比增長17.9 %,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03052萬元,同比增長19.8%,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32667萬元,同比增長6.7%。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達97.0%。
工業經濟效益有所提高。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14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0.3億元,同比增長19.0%,利潤總額2.8億元,同比增長39.0%;應交增值稅2.5億元,同比增長47.5%,完成工業增加值203052萬元,同比增長19.8%;增加值率為27.7%,同比減少1.5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如下:
產品名稱 | 計量單位 | 2014年 | 同比增長% |
服裝 | 萬件 | 383 | -19.9 |
生絲 | 噸 | 117 | -20.4 |
玩具 | 萬元 | 111513 | 8.2 |
機制紙 | 噸 | 5229 | -7.1 |
印制電路板 | 平方米 | 14430574 | -2.0 |
刨花板 | 立方米 | 254787 | -21.2 |
大米 | 噸 | 12298 | 14.4 |
鎢精礦折含量 | 噸 | 456.6 | -35.2 |
建筑業發展較快。全縣三級以上資質的獨立核算建筑企業4個,全年完成建筑業增加值42269萬元, 同比增長12.9%。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71675萬元,比上年增長22.5%,其中:城鎮完成投資571675萬元,同比增長27.2%。在總計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3202萬元,同比下降92.6%,第二產業完成投資310274萬元,同比增長49.1%,第三產業完成投資235726萬元,同比下降0.9%;工業和基礎設施完成投資344060萬元,同比增長33.4%,快于全縣投資的增長速度。
五、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穩步發展,年末公路通車里程
郵電通訊、信息傳輸業保持較快發展,通信能力明顯增強,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全縣郵政業務總量56671萬元,年末移動電話用戶17.53萬戶, 比上年增長3.19%;年末寬帶用戶9萬戶,比上年增長7.00%。
旅游、休閑事業取得明顯成效。全縣名勝風景區4個,星級飯店6家,星級飯店客房316間,全年接待旅游人數233.0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74%。旅游經營收入151289.7萬元,比上年增長23.29%。
六、貿易、外經
消費品市場供應充足, 價格基本穩定,居民消費旺盛,各種大型商場、超市、連鎖店發展較快。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512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2 %,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31910萬元,增長12.3%;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3218萬元,增長11.1%。
招商引資工作面臨挑戰,對外貿易實現平穩增長。全年實際引進資金30685美元,其中:實際利用外資1149萬美元,同比增長3.6%,內聯引進資金28955萬美元,同比增長21.4%;據韶關海關統計,我縣全年實現外貿出口總額14859萬美元。
七、財政、金融
我縣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努力促進財政增收,全縣全年財政總收入72684萬元,比上年增長8.1%,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5852萬元,比上年增長18.91%,其中:稅收收入25090萬元,比上年增長16.22%,非稅收入10762萬元,比上年增長25.68%;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14852萬元,比上年增長10.11%,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2587萬元,教育支出21071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7476萬元,醫療衛生支出12547萬元,環境保護支出186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9.95%、14.28%、-3.55%、5.7%和17.25%。
金融業不斷強化和完善服務功能,繼續加大對市場的貨幣放貸能力,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723476萬元,比上年增長10.31%,其中蓄存款余額551641萬元,比上年增長11.66%;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326104萬元,比上年增長22.93%,其中短期貸款28044萬元,比上年增長3.4%。
八、文教、衛生和體育
科技隊伍穩定,教育事業取得新的進展。全縣共有幼兒園35所,接受幼兒教育的人數8461人;小學46所,其中完小15所,在校生1470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普通中學13所,在校生12024人,初中升學率99.6%,初中階段入學率為99.83%;普通高級中學2所,職業高級中學1所,高中升學率68.82%;2014年考入國內高等院校1046人,其中:本科362人,專科662人。年末教職工總數3023人,其中:教師2437人。
文化事業全面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邁出新步伐。全縣放映1356場次,電影觀眾達20.34萬人次;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總量106千冊。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醫療保健水平不斷提高。年末全縣有醫院、衛生院19所,其中醫院6個,床位701張;衛生技術人員938人,其中主治醫師51人;衛生防疫人員47人,全縣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0.109‰,產婦住院分娩比例達到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取得較好成績,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人數200784人。
九、氣候、生態資源和環境保護
我縣2014年全年降雨量
全縣年末森林資源總面積259.3萬畝,生態林面積90.21萬畝;年末活立木總蓄量1312.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新進展。全縣設有環境監測站1個,自然保護區5個,污水處理廠1座,自然保護區面積
十、人口、就業、社會保障與人民生活
控制人口增長取得積極成效。2014年,全縣年末戶籍總人口為251296人,比上年增長了0.6%。年內出生人口3020人,出生率為14.19‰,死亡人口1556人,死亡率為6.0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18‰;在戶籍人口中,按性別分:女性124930人,占49.71%,男性126366人,占50.29%,按地域分,鄉村人口203906人,占總人口的81.14%,非農業人口47390人,占18.86%。
促進就業再創佳績。2014年,全縣從業人員109879人,比上年同期增加66人,一、二、三產業從業人員分別是58889人、25201人和25789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768人,比上年下降了6.46%。
社會保障和救助水平穩步提升。全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7108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7850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6838人,分別比上年增長6.8%、5.78%、和0.92%;全年養老保險基金收繳額13892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1.83%,社保金收繳率達100%。年末擁有敬老院9個,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床位50個,敬老院供養人數136個;全年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52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768人。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縣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763.8元,比上年增長10.6%,全縣在崗職工工資總額86571萬元,在崗職工人均年工資38362元。
注:
1、本公報公布數據為年快報數
2、地區生產總值、增加值、產值絕對數按三經普當年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從2011年起,規模以上工業統計口徑由500萬元調整為20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統計起點由計劃總投資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