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興縣2011年國民經濟
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始興縣統計局
2011年,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堅持生態發展、實現綠色崛起”為核心,以加速產業集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全省生態發展試點縣建設為動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大力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農業穩縣、旅游旺縣”四大戰略,主攻項目,決戰“兩區”,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特色城鎮化”兩大工程,全面加強我縣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努力開創生態富民強縣新局面。
一、綜合
據初步統計,2011年我縣實現生產總值434992萬元,同比增長15.7%,增長速度比全市縣域的12.9%高出2.8個百分點,在全市位居第三。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2730萬元,增長6.0%,略低于全市縣域的平均增長水平(全市縣域第一產業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160465萬元,增長26.5%,比全市縣域的16.8%高出9.7個百分點,增速與翁源并列全市第二,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3347萬元,同比增長38.0%,居全市第三,建筑業增加值27191萬元,增長16.2%;第三產業增加值141797萬元,增長14.1%,比全市縣域的13.1%高出1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市第三位。三大產業結構比由上年同期的33.0:32.0、35.0調整為今年的30.5:36.9:32.6。
二、農業
農業穩步發展。2011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5201萬元,增長5.7%,其中種植業產值127912萬元,增長6.6%,林業產值23108萬元,增長5.8%,畜牧業產值45780萬元,增長2.4%,漁業產值5573萬元,增長8.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829萬元,增長9.0%。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420518畝,增長2.2%,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5274畝,與上年持平,總產量86044噸,增長1.1%;油料播種面積43956畝,下降1.8%,總產量9804噸,增長3.6%;蔬菜播種面積108489畝,增長7.7%,蔬菜總產量191437噸,增長6.8%。水果總產量52047噸,增長15.5%;水產品總產量6104噸,增長4.7%。全年生豬出欄128839頭,增長5.7%,家禽出籠216.7萬只,增長0.4%,禽蛋產量858噸,增長8.6%。肉類總產量12872萬噸,增長2.5%,其中豬肉9152噸,增長1.4%。
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 單位:噸
農產品名稱 | 2011年 | 比上年增長% |
糧食 | 86044 | 0.4 |
其中:稻谷 | 76288 | 0.4 |
蔬菜 | 191437 | 6.8 |
大豆 | 2059 | 8.0 |
花生 | 9725 | 3.6 |
煙葉 | 4577 | 5.2 |
水果 | 48477 | 7.6 |
蠶繭 | 3790 | 6.5 |
果用瓜 | 26425 | 5.6 |
茶葉 | 254 | -5.6 |
肉類 | 12699 | -0.2 |
其中:豬肉 | 9020 | -0.1 |
水產品 | 6104 | 4.7 |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163719千瓦,比上年增長9.9%;農用肥施用量(按折純量計算)7533噸,增長2.8%;有效灌溉面積136712畝,增長6.4%;全年農村用電量達3995萬度,增長3.8%。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成為拉動我縣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11年,我縣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33274萬元,增長28.8%;33家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458050萬元,增長26.2%,實現增加值103347萬元,增長38.0%。規模以下及個體工業實現增加值29927萬元,增長5.0%。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443945元,增長25.4%,產銷率為96.9%。完成出口交貨值176207萬元,增長5.7%。規模工業實現銷售收入421893元,增長22.3%,上交稅金12595萬元,上升84.8%,實現利潤2368萬元,上升8.1%。虧損企業5家,虧損企業虧損額2470萬元,增虧314萬元。
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如下:
產品名稱 | 計量單位 | 2011年 | 同比增長% |
服裝 | 萬件 | 501 | 7.7 |
生絲 | 噸 | 169 | -5.6 |
玩具 | 萬元 | 127308 | 5.9 |
機制紙 | 噸 | 7112 | -6.7 |
VO板 | 萬平方米 | 1259 | -12.0 |
刨花板 | 立方米 | 55923 | 23.3 |
鎢精礦折含量 | 噸 | 635.5 | -11.34 |
發電量 | 萬千瓦小時 | 5192 | -23.2 |
供電量 | 萬千瓦小時 | 24958 | -0.3 |
無紡布 | 噸 | 11166 | 234.1 |
日用塑料制品 | 噸 | 7513 | 142.4 |
初級形態的塑料 | 噸 | 20139 | 142.3 |
全年實現建筑增加值27191萬元,增長16.2%。其中建筑企業實現增加值3522萬元,增長25.2%;3家資質建筑企業完成建安產值13232萬元,增長33.9%,施工面積15.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再創新高。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5014萬元,同比增長17.3%。其中:城鎮以上投資318657萬元,增長18.4%,農村投資46357萬元,增長10.6%,;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投資241335萬元,增長63.6%,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69379萬元,增長53.9%,施工面積62.54萬平方米,增長26.7%,商品房銷售面積18.37萬平方米,增長52.7%,商品房銷售額57021萬元,增長87.6%。按行業分:第一產業投資45196萬元,增長80.3%;第二產業投資119690萬元,增長70.8%;第三產業投資192185萬元,增長37.9%。在完成投資總計中,屬于韶關市政府的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3627萬元,增長60.1%。
五、貿易、外經
消費品市場穩定,居民消費旺盛。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587萬元,同比增長16.6%。其中批發業實現銷售額30998萬元,增長18.3%,零售實現銷售額117866萬元,增長17.7%,住宿業實現營業額1595萬元,增長18.8%;餐飲業實現營業額11200萬元,增長22.7%。
對外貿易全面實現新突破。全年新簽合同25個,合同金額30822萬美元,其中外資項目12個,合同資金838萬美元;實際引進資金8668萬美元,增長40.2%,其中實際利用外資1905萬美元,增長23.7%;外貿出口總值12643萬美元,增長15.8%。
六、交通、郵政、通信和旅游
交通運輸持續穩步發展。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4280萬元,增長10%。全縣年末公路通車里程
郵電通訊、信息傳輸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通信能力明顯增強。全縣郵政業務總量1971萬元,比上年增長20.7%,收、發函件、包件57.3萬件, 比上年增長109.0%;電信企業營業收入11832萬元,比上年增長7.0%;固定電話交換機總容量為8.3萬門,本地電話年末用戶3.49萬門,比上年下降12.1%;年末移動電話用戶10.14萬戶, 比上年增長9.6%;年末寬帶用戶1.34萬戶,比上年增長27.6%。
突出客家風情,旅游事業再創佳績。全縣名勝風景區4個,星級飯店4家,星級飯店客房168間,全年接待旅游人數118.6萬人,比上年增長33.0%;旅游經營收入81129萬元,比上年增長35.8%,全年接待旅游人數和旅游經營收入連連創歷史新高。
七、財政、稅務、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支增長較快,實現財政工作“十二五”開門紅。全年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1588萬元,增長29.5%,其中稅收收入16027萬元,比上年增長18.6%,非稅收入5561萬元,比上年增長76.1%,非稅收入占全部收入的25.8%,比重比上年上升6.9個百分點;財政一般預算支出79346萬元,比上年增長45.7%,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6193萬元,教育支出13826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1965萬元,醫療衛生支出11033萬元,環境保護支出194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6.6%、44.5%、43.1%、77.8%和-12.3%。
國、地兩稅稅收收入同步增加。2011年,我縣國、地兩稅同時完成稅收收入15793萬元,分別增長19.3%和41.0%,分別比年計劃超收1593萬元和3013萬元。
金融、保險市場穩定。全縣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499659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3%,各項貸款余額達到148457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1.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79183萬元,同比增長12.7%。金融保險業增加值521萬元,增長7.1%。全縣人壽保險機構9家,全年保費收入5505萬元;財產保險機構7家,全年保費收入1800萬元。
{C}{C}八、{C}{C}文化、體育和科教
文化事業穩步發展。年末有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總量58千冊。放映單位1個,組織全縣放映1406場次,比去年增加50場次,電影觀眾達14.5萬人次;共有文物保護區(單位) 40個。
積極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滿足人民群眾強身健體的需求,體育設施建設實現新突破。建筑面積
科研、教育隊伍穩定,科研事業取得新進展。全縣年末教職工總數2711人,同比減少502人,下降15.6%,其中:在職教師2416人,增長5.0%。幼兒園23所,接受幼兒教育的人數6866人;小學42所,在校生1545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普通中學12所,在校生14427人,初中升學率98.9%,初中階段入學率為100%;普通高級中學2所,職業高級中學1所,高中升學率83.3%;2010年考入國內高等院校1530人,其中:本科376人,專科1154人。全年投入科研經費1906萬元,較上年大幅增長238倍,全縣專利申請數63件,比上年同期增加2件。
九、氣候、生態資源和環境保護
2011年,我縣年降雨量1351.9毫米,較上年大幅下降23.4%;年度最高氣溫38.1°,比上年下降0.1°,最低溫度-1.7°,比上年下降0.8°度,年平均氣溫20.0°。
全縣年末森林資源總面積260萬畝,生態林面積78.2萬畝;年末活立木總蓄量1127萬立方米,砍伐量8.
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穩定有序。全縣設有環境監測站1個,自然保護區5個,污水處理廠1座,自然保護區面積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年末全縣公安戶籍總戶數72094戶,總人口248671人,分別比上年增長7.1%和0.3%,其中男性124129人,女性124542人,男女性比為100:100.3;在總人口中,其中農業人口199394人,非農業人口49277人;年內出生人口2983人,出生率11.55‰,死亡人口1456人,死亡率5.64‰,人口自然增長率5.91‰。
社會保障和救助水平持續提高。年末參加養老保險職工人數30660人,養老保險基金收繳金額772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0%和22.8%;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16175人,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5543人,分別同比增長1.6%和6.0%;社保金收繳率達100%,城鎮登記失業人員7348人,失業率為2.91%,失業率較上年再下降0.21個百分點;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人數191926人,與上年持平。全縣敬老院9個,敬老院供養人數504人,各種捐款合計246.7萬元。城鎮居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05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701人,農村傳統救濟人數323人,分別比上年增長2.5%,21.0%和-7.7%。
居民就業狀況不斷改善。年末從業人員109230人,比上年少383人,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59547人,第二產業從業人員21967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27716人,第二、三產業的從業人員的比重為45.5%,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年末在崗職工從業人數24888人,其中國有單位7718人,集體單位1488人,其他所有制單位15682人;在崗職工勞動報酬總額64743萬元,在崗職工人年平均工資26543元,分別比上年增加15827萬元和4864元,增長32.4%和22.4%。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1年,我縣城鄉居民人均收入9991元,較上增加1394元,同比增長16.2%;城鎮居民人均收入13785元,較上增加1588元,同比增長13.0%;農民人均純收入7790元,較上增加1319元,同比增長20.4%。
注:
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增加值、產值絕對數按當年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從2011年起,規模以上工業統計口徑由500萬元調整為20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統計起點由計劃總投資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