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无码人妻福利免费公开在线视频,国产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亚洲人成网站在小说,国内自拍小视频在线看,亚洲国产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日本久久99成人网站,亚洲一二区在线视频播放
      今天是:  

      以十二五規劃發展綱要為統領努力建設幸福始興

      ——在縣四套班子務虛研討會上的發言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伍 文
      (2011年4月1日)
       
      各位領導,同志們:
      根據縣委的安排,我就國家、省、市、縣“十二五”規劃綱要的精神,及如何加強對接、推進工作,在這里作個發言。
      “十二五”時期是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并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以十二五規劃發展綱要作為政府履行職責的重要依據,全面、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和我縣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努力開創我縣生態發展、綠色崛起、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一、研判形勢,準確定位,切實加強推動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一)外部發展環境。
      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結構進入大調整階段,世界經濟將在調整中逐步恢復增長,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這為我國利用國際創新資源、在局部優勢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契機。從國內上看,我國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發展的有利條件和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十二五規劃綱要制定并組織實施,我國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擴大內需,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更加注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從全省上看,雄厚的經濟實力、堅實的產業基礎、成熟的市場優勢和成功的改革經驗,特別是省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出臺,我省加快實施提升珠三角帶動東西北戰略,并響亮提出了建設“幸福廣東”,為我縣下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和環境。
      在準確把握機遇的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看到面臨的挑戰。全球經濟復蘇曲折復雜,世界經濟增速減慢,外需增長放緩,貿易保護主義繼續升溫,外向型經濟面臨嚴峻挑戰。我國經濟進入轉型期,宏觀經濟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傳統粗放型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矛盾日益突出,經濟發展面臨不少新的困難和挑戰。
      (二)我縣發展態勢。
      下面通過與國家、省、市和其它兄弟縣(市、區)的GDP、人均GDP、固定資產投資和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等主要發展指標的對比,簡要分析一下我縣經濟發展現狀和“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態勢。
      1.2010年我縣與國家、省、市的主要發展指標分析。
      從與國家和省市的縱向對比看:2010年,我縣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等主要發展指標增長率分別為13.1%、13.1%、24.3%、30.9%,均高于國家和省市的增長,尤其是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增幅高出市的增長近14個百分點,呈現良好的增長態勢。(見圖1)
      圖1: 2010年國家、省、市、縣主要發展指標分析圖
       
      2.“十二五”期間,我縣與國家、省、市的主要發展指標分析。
      “十二五”期間,我縣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等指標年均增長目標分別為13%、13%、15%、高于國家和省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目標為15%,略低于韶關市目標1個百分點。(見圖2)
      圖2: “十二五”規劃主要發展指標目標預測圖
       
      3.“十二五”期間,我縣與韶關市各縣(市、區)的GDP和人均GDP發展指標增長對比。
      2010年,我縣實現生產總值32.98億元,七縣三區中排名倒數第二,與排名第一的武江區相差86億多,而僅僅比最后的新豐多2億多;人均GDP1.46萬元,排名倒數第三,與排名第一的武江區相差3萬多。十二五規劃中,我縣提出了GDP和人均GDP年均增長13%的目標,比湞江、曲江提出的年均增長目標略高1個百分點,比其他縣(市、區)提出的年均增長目標要低,尤其是乳源,提出了年均增長20%的目標。如果以此增速測算,到2015年,我縣GDP將排名倒數第一,人均GDP仍然排在倒數第三,與其它縣(市、區)的差距將越來越大,形勢不容樂觀。(見表1)
      表1:         韶關市各縣(市、區)GDP、人均GDP增長指標預測表

       

      地區
      GDP
      人均GDP
      2010
      “十二五”規劃目標
      2015
      2010
      “十二五”規劃目標
      2015
      完成數(萬元)
      排位
      預計完成數(萬元)
      排位
      完成數(元)
      排位
      預計完成數(元)
      排位
      始興
      329788
      9
      13%
      607613
      10
      14599
      8
      13%
      26898
      8
      湞江
      1197785
      2
      12%
      2110906
      2
      33263
      2
      12%
      58621
      2
      武江
      1198690
      1
      13.5%
      2257804
      1
      47814
      1
      13%
      88094
      1
      樂昌
      654978
      4
      13%
      1206755
      4
      13812
      9
      14%
      26594
      9
      南雄
      563447
      6
      16%
      1183431
      5
      14793
      6
      16%
      31070
      6
      仁化
      634510
      5
      13%
      1169044
      6
      28881
      4
      12.5%
      52044
      5
      翁源
      416148
      7
      15%
      837022
      8
      11608
      10
      14%
      22350
      10
      新豐
      306062
      10
      15%
      615600
      9
      14778
      7
      14.5%
      29083
      7
      曲江
      987078
      3
      12%
      1739569
      3
      32875
      3
      11%
      55396
      3
      乳源
      405914
      8
      20%
      1010044
      7
      21043
      5
      20%
      52362
      4
       
      4.“十二五”期間,我縣與韶關市各縣(市、區)的固定資產投資發展指標增長對比。
      受重點項目建設的推動,我縣2010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在全市排名第七。“十二五”期間,我縣提出了年均增長15%的目標,比樂昌、曲江提出的略高,比其他縣(市、區)提出的要低,特別是翁源、新豐、乳源三個縣都提出了年均增長20%的目標。如果我們以15%的年均增速,2015年我縣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排名全市第六,上升一位,但這是在因湞江區“十二五”期間沒有測算此項發展指標的情況下的排位,如果不是剔除這一因素,其實這項排名也是維持在第七名。(見表2)
       
      表2:       韶關市各縣(市、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指標預測表
      地區
      2010
      “十二五”規劃目標
      2015
      完成數(億元)
      排位
      預計完成數(億元)
      排位
      始興
      36.33
      7
      15%
      73.07
      6
      湞江
      58.51
      2
       
       
       
      武江
      53.48
      5
      16%
      112.33
      2
      樂昌
      55.59
      4
      13%
      102.42
      4
      南雄
      58.03
      3
      15%
      116.72
      1
      仁化
      37.43
      6
      18%
      85.63
      5
      翁源
      23.16
      9
      20%
      57.63
      8
      新豐
      15.47
      10
      20%
      38.49
      9
      曲江
      69.57
      1
      10%
      112.04
      3
      乳源
      24.51
      8
      20%
      60.99
      7
       
      5.“十二五”期間,我縣與韶關市各縣(市、區)的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發展指標增長對比。
      我縣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幅雖然連續兩年排名全市第二,但由于基數小,2010年我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總量在全市仍然只能排名第八,與其它縣(市、區)有一定的差距。“十二五”期間,我縣提出了年均增長15%的目標,與湞江、武江、樂昌、仁化、新豐、乳源提出的目標一樣,比曲江提出的12%要高,但翁源、南雄分別提出了20%和18%的目標。如果我們以15%的年均增速,我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將會落入倒數第二,與其它縣(市、區)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見表3)
       
      表3:      韶關市各縣(市、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指標預測表
      地區
      2010
      “十二五”規劃目標
      2015
      完成數(萬元)
      排位
      預計完成數(萬元)
      排位
      始興
      16676
      8
      15%
      33541
      9
      湞江
      23685
      6
      15%
      47639
      6
      武江
      22253
      7
      15%
      44759
      7
      樂昌
      30763
      4
      15%
      61875
      5
      南雄
      28302
      5
      18%
      64748
      3
      仁化
      33733
      2
      15%
      67849
      2
      翁源
      16269
      9
      20%
      40482
      8
      新豐
      14804
      10
      15%
      29776
      10
      曲江
      44121
      1
      12%
      77756
      1
      乳源
      30932
      3
      15%
      62215
      4
       
      通過上述對比分析可以看出,我縣的經濟發展雖然勢頭不錯,但總量均處全市下游水平。如果按照“十二五”規劃增長目標,到2015年,我縣各項主要發展指標大多數都將處于全市末端水平,我縣經濟發展形勢面臨嚴峻挑戰。
      但是,隨著從原來發展規劃唯“GDP”論的年代到現在的“GDP與生態發展、民生事業并重”的綜合評價格局的轉變,我縣的生態優勢凸顯,區位、交通劣勢也逐步轉變為優勢。因此,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堅持生態發展、實現綠色崛起”這個核心,堅持生態發展統攬全局。隨著《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廣東省主體功能區規劃(2010—2020年)》的穩步實施,國家、省正抓緊研究制訂生態補償、項目建設、考核評價等相關政策,支持生態發展區探索綠色發展道路,這將非常有利于我縣在新的戰略起點上加快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
      綜合判斷當前形勢,我縣發展正處于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困難和挑戰。因此,我們要以十二五規劃發展綱要為統領,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搶抓機遇,著力克服各種不利因素,齊心協力、奮發進取、扎實工作,努力開創始興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二、認真學習,搶抓機遇,充分了解和對接國家、省對山區的傾斜政策
       
      2011年是我縣全面貫徹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廣東省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深入實施《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粵北山區跨越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關鍵一年,為了用足用活用好政策,指導和推動我縣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我圍繞生態建設、農業農村工作、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工程等六個方面認真分析了國家和省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發展內容和對山區的傾斜政策,并結合我縣實際,提出今后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在這里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生態建設方面。
      1.國家和省的重點發展內容。
      (1)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把我國國土空間進行主體功能區劃分:分為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其中,南嶺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為限制開發區域的重點生態功能區。我省有11個縣市涵蓋于南嶺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我縣是三個試點縣之一。
      (2)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改善人居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對山區的重要傾斜政策。
      (1)財政政策方面:中央財政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研究設立國家生態補償專項資金;我省實施生態激勵型財政政策,加大對生態發展區域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對上劃省“四稅”實行返還獎勵。省級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在2012年將達到每畝18元。
      (2)建立健全生態發展鎮財力保障體制。生態發展鎮政府正常運轉經費由縣級財政全額保障,市級財政定額支持,省級財政以獎代補。2011年享受省以獎代補扶持的生態發展鎮數量按以下原則確定: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內的山區縣生態發展鎮不超過該縣建制鎮總數的50%,省扶貧開發重點縣范圍內的山區縣生態發展鎮不超過該縣建制鎮總數的40%,其他山區縣生態發展鎮不超過該縣建制鎮總數的30%;其中,列入國家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的地區,生態發展鎮數量要從嚴控制。生態發展鎮的年正常運轉經費按平均160萬元確定,省財政按一定比例給予獎補。2011年省級財政獎補資金從2011年5月起開始計算安排。
      (3)投資政策方面: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實行按主體功能區安排與按領域安排相結合的政府投資政策,按主體功能區安排的投資主要用于支持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農產品主產區的發展,按領域安排的投資要符合各區域的主體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
      (4)績效評價方面:按照不同區域的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差別化的評價考核。其中,對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評價,不考核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等指標。對禁止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全面評價自然文化資源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情況。
      3.我縣在生態建設中的優勢及發展方向。
      優勢:(1)我縣生態建設基礎扎實。歷屆縣委、縣政府堅定生態保護理念,為保護廣東水源和綠色屏障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取得了累累碩果:榮獲“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南嶺山地森林生態及生物多樣性功能區生態發展試點縣”等一系列稱號。
      (2)我縣生態建設得到省發改委、省環保廳、省林業局等多部門領導的充分肯定,為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支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發展方向:我縣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主要是發展不影響主體功能定位的適宜產業。按照“試點先行,由點及面,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的要求,高標準打造四大示范區(即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區、生態休閑度假旅游示范區、綠色食品生產示范區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示范區),高質量建設五大示范項目(即生態保護、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工業和生態人居項目),為全省生態發展提供示范。
      4.今年的重點工作。
      (1)重點抓好南嶺生態發展試點縣試點項目的建設。
      (2)根據《關于推進山區縣農村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精神,確定我縣50%的鄉鎮為生態發展鎮,以便爭取上級資金支持。
      (3)認真做好生態優化區17項生態考核指標(包括單位GDP能耗、農業總產值、耕地保有量、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地表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完成率、森林覆蓋率、生態公益林功能等級、自然保護區占國土面積比例、水源保護區占國土面積比例、農田保護區占國土面積比例、當年造林面積、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萬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化肥施用強度)的調查摸底,制定相應的對策。
      (4)繼續積極爭取上級生態建設項目的資金支持。
      (二)農業農村工作方面。
      1.國家和省的重點發展內容。
      走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快推進農村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加大強農惠農力度,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2.對山區的重要傾斜政策。
      (1)大力增加轉移性收入。健全農業補貼制度,堅持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繼續實行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積極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增加農業保險費補貼品種并擴大覆蓋范圍。今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投入擬安排9884.5億元。
      (2)省財政設立粵北山區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從2009年起安排每市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扶持資金每年500萬元,連續4年。
      (3)推動名鎮名村建設試點。努力打造安居、康居、逸居并具有嶺南特色的宜居村鎮。以縣為單位,每年推進10%建制鎮和自然村整治建設。
      (4)建立健全農村綜合改革財政激勵機制。各縣(市)于2011年6月底前將農村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報經省有關部門核準的,省財政給予每個縣(市)2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5)建立村級組織經費保障機制,提升村級組織服務農民的能力。采取省市補助、縣級統籌、村集體收入自我保障的辦法,建立健全村干部補貼、離任村干部生活補助、村級辦公經費補助等運轉經費保障制度,確保村干部工資逐步達到1000元以上,保障村級組織開展工作的基本財力需要。
      3. 我縣在農業農村工作中的優勢和發展方向。
      優勢:(1)農業資源豐富且獨具特色。是廣東省最大的商品材生產基地和廣東省最大的香菇生產基地;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國家級蠶桑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縣、粵北水果之鄉、中國楊梅和枇杷之鄉。
      (2)生態宜居城鄉建設深入推進。共完成106個村莊整治示范點建設,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5個、省級生態示范鎮7個、省級生態示范村(園)7個、市級生態示范村29個,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發展方向:堅持走新型生態農業產業化道路,按照擴大規模、主攻質量、提高單產、增加效益的思路,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優良品種,加強農業技術培訓,鞏固發展生態農業支柱產業,積極發展以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為主的現代生態農業,打造具有品牌效益的特色生態農產品,不斷提高農民收入。
      4.今年的重點工作。
      (1)穩步發展煙、桑、菜、果等特色生態農業,推進特色生態農業基地化、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建設。
      (2)積極引進和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延長農業生產鏈條,打造具有品牌效益的特色農產品。
      (3)深入開展生態村鎮創建活動,做好村莊整治示范工作。
      (4)深入推進鄉村“清潔美”工程,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5)加快制定農村綜合改革方案,在6月底前報省有關部門批準實施,爭取獲得省財政的獎勵。
      (6)認真組織實施農村綜合改革,科學劃分各鄉鎮主體功能,進一步強化富縣強鎮、簡政強鎮事權改革,加快簡政放權步伐,推進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升鄉鎮服務效能和施政能力。
      (7)學習云安縣經驗,重新制定鄉鎮領導班子崗位責任制考核辦法。
       
      (三)工業經濟方面。
      1.國家和省的重點發展內容。
      一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堅持信息化帶動,加強技術創新,運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推動傳統制造業加快向產品研發、設計、營銷等附加值高的產業鏈環節延伸。
      二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包括七個領域,即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
      三是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加大龍頭項目和產業園區的建設力度,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增強集聚區綜合競爭力,建成若干個主導產業明確、配套產業集聚、資源設施共享、廢物循環利用的產業集聚區。
      2.對山區的重要傾斜政策。
      (1)技術改造和創新方面。國家制定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政策,推動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2)中小企業發展方面。國家建立健全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和信用擔保體系,提高中小企業貸款規模和比重,拓寬直接融資渠道。
      省財政扶持中小企業的資金,加大對成長性較好的民營企業和粵東西北地區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
      (3)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面。國家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產業投資基金,綜合運用風險補償等財政優惠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十二五”期間,省財政每年新增安排20億元,重點支持引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省建立產業激勵機制,引導無污染、少污染產業項目布點生態發展區。培育發展新電子、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藥等新型產業。
      (4)產業發展方面。省財政設立粵北山區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從2009年起一定4年,每年安排每市5000萬元。
      繼續對山區用地實施政策傾斜。在保障生態環境和耕地占補平衡的前提下,適當調整增加近期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優先安排重大基礎設施和工業入園項目用地。
      對粵北山區利用園地山坡地開發補充耕地等在政策及資金上給予積極支持。
      省財政安排產業轉移獎勵資金25億元,進一步推進產業轉移園區建設。實行省級產業轉移園升降級制度。從現有34個省產業轉移園中遴選10個進行重點扶持。完善轉入、轉出地利益分享機制,引導和激勵企業轉移。
      3.我縣在工業發展方面中的優勢和發展方向。
      優勢:(1)產業集聚格局初見雛形。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園區項目承載力和吸引力明顯增強;構筑了以東莞石龍(始興)產業轉移園為龍頭的“一園多片區”格局,初步形成了玩具生產、制筆研發制造、新型材料生產基地。
      (2)對外合作空間逐漸擴大。隨著武廣快線、韶贛高速的開通,贛韶鐵路和粵湘高速的加快推進,始興將成為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依托區位優勢的提升,將可以更多地承接來自珠三角及其他發達地區的市場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和人才流,加快促進產業承接和產業轉型升級。
      (3)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組建了六大產業招商服務組和三個項目專職組,全力以赴為投資者提供全方位、全過程、“保姆式”的貼心服務,真誠和優質的服務贏得了外來投資者的好評。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進一步規范了行政審批、行政事業性收費、行政處罰和行政監管等行為,創造了良好的政策和政務環境。
      發展方向:
      (1)改造提升優勢產業。積極采用高新技術、信息技術、低碳技術改造提升優勢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文具制筆、電子機械、新型材料、現代農林產品加工四大產業。
      (2)全面開展質量招商。從大招商向招大商、招好商轉變。堅持“少用地、精用工、低能耗、多稅收”的標準,適當提高招商門檻,重點引進戰略轉移的大企業,上下游配套的產業及低能耗、低污染、高產出、高效益的高技術和新型工業化項目。
      (3)加快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積極開展工業園區循環經濟試點,建設低碳經濟型、循環經濟型、生態園林型園區。
      4.今年的重點工作。
      (1)結合我縣產業發展導向,儲備一批對接性強、發展前景好、能夠滿足外商投資需求的重點項目,扎實做好項目規劃、論證、立項等前期工作。
      (2)積極開展“質量招商”活動,組織開展好專項招商推介活動。
      (3)做好項目跟蹤服務工作,大力推進項目建設。
      (4)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大閑置土地的盤活力度,優化園區土地資源,提高園區競爭力。
      (5)要牢固樹立服商意識,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創造良好的政務和體制環境,提高我縣招商引資的吸引力。
       
      (四)第三產業方面。
      1.國家和省的重點發展內容。
      “十二五”期間,國家和省都將推進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大發展,將其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重點發展以商貿服務業和旅游業為主要內容的生活性服務業,以金融服務業、現代物流業和信息服務業為主要內容的生產性服務業。我省還將積極推進現代服務業載體建設和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實施現代服務業“三個一百”工程,構建高效生產服務體系和優質生活服務體系。
      2.對山區的重要傾斜政策。
      (1)鼓勵和支持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向農村延伸,支持大型超市與農村合作組織對接。
      (2)實行鼓勵類服務業用電、用水、用氣、用熱與工業同價。擴大服務業用地供給,工業企業退出的土地優先用于發展服務業。
      (3)整合服務業發展省級財政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服務業發展總部經濟。支持現代服務業聚集區、重要產業基地和園區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農村服務體系建設,支持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建設。
      3.我縣發展第三產業的優勢及發展方向。
      優勢:(1)旅游方面;旅游資源比較豐富,旅游發展有了明確的規劃。“東湖坪—滿堂圍—車八嶺”旅游線路被評為“廣東十佳自駕游線路”,榮獲“中國優秀生態旅游縣”稱號,始興的知名度有了較大提升。
      (2)引進了韶關市第一家村鎮銀行,進一步發展金融產業,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培育總部經濟。
      發展方向:加快發展生態型服務業,重點發展旅游業、金融服務、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加強旅游景區和商貿物流中心的規劃建設,打造粵港澳粵北金融基地和總部經濟產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積極發展農村商貿服務業。
      4.今年的重點工作。
      (1)重點推進旅游業發展。加快景區景點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接待能力。圍繞建設“粵港澳一站式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和“中國生態休閑產業示范基地”的目標,突出發展生態旅游、溫泉旅游和客家民俗文化旅游。
      (2)加快發展商貿物流業。加快粵北始興產業轉移小商品城和縣糧食現代物流中心規劃建設。
      (3)發展總部經濟,積極爭取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支持,探索在始興建立粵港澳粵北金融基地的可行性。
       
      (五)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1.國家和省的重點發展內容。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更加注重推進各類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生產條件。廣東更是把推進基礎設施現代化作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重要支撐,將統籌投資15230億元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提出要高水平建設現代綜合運輸、清潔能源保障、民生水利、信息網絡四大基礎設施體系。
      2.對山區的重要傾斜政策。
      (1)重大基礎設施方面。對國家和省重點產業項目、民生基礎設施、環保基礎設施和重大生態工程等,在規劃布局、資金安排等方面加大對粵北山區的支持力度。適當降低新增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地方配套資金比例。
      (2)水利方面。對粵北山區大中型水庫、水閘和泵站工程、城市防洪及重要堤圍達標加固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全省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補助政策給予支持。將土地收益資金的10%用于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省級水利專項資金對粵北山區重點灌區工程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等基本建設給予傾斜。
      (3)農村基礎設施方面。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新農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設,省每公里補助15萬元,每年完成約5000公里建設任務。
      3.我縣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優勢及發展方向。
      優勢:隨著韶贛高速公路的開通和粵湘高速的規劃建設,我縣對外交通條件得到較大改觀。城鄉公路不斷延伸,城鄉交通網絡體系初具雛形。農田水利、城鄉水利防災減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村水利設施條件不斷改善。
      發展方向: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現代交通綜合運輸體系。加快農田水利、清潔能源、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基礎設施現代化。
      4.今年的重點工作。
      (1)加快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丹鳳山公園改造、市民生態文化休閑廣場、九齡公園改造確保10月1日前完成;文化交流中心確保10月1日前封頂;墨江南岸道路確保5月底前完成征地拆遷任務,6月份動工建設,10月1日前天元大橋至閘壩路段建成通車。
      (2)用好用足“三舊”改造政策,大力推進“三舊”改造工作。
      (3)完成尖背灌區改造工程,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業綜合開發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4)協助做好粵湘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推進省道343線縣城至產業轉移園段改線。積極推進農村客運均等化試點縣建設。
      (5)配合做好和平110KV始興首個綠色變電站的建設。
       
      (六)民生方面。
      1.國家和省的重點發展內容。
      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改善民生是分量最重的,24個指標中,9個指標與民生相關,民生指標是最多的;其中12個約束指標有4個與民生相關。重點就是圍繞完善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如針對社會保障提出,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3.57億人,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提高3個百分點,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針對城鎮低收入群體住房困難現狀提出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萬套,到2015年保障房覆蓋率將達到20%左右。
      2.對山區的重要傾斜政策。
      (1)集中力量為民辦實事。今年省政府承諾為人民群眾辦好十件實事,省財政投入近352億元。包括:向全省特殊困難群眾發放臨時性價格補貼,安排資金3.82億元;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安排資金18.86億元;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安排資金20.77億元;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安排資金111.83億元;完善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安排資金60.13億元;扎實做好社會保險和社會救助工作,安排資金32.02億元;加快城鄉防災減災和環境工程建設,安排資金25.93億元;加強城鄉文化設施建設,安排資金5.64億元;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安排資金5.69億元;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安排資金67億元。
      (2)加大扶貧投入。①2010年至2012年,省財政對粵東西北14個欠發達市、縣(市、區)及恩平市扶貧“雙到”工作經費按每村每年5000元給予補助。②幫扶貧困村解決生產和生活問題的資金,按“以獎代補、分類扶持”的原則安排,平均每村補助30萬元。③扶貧“雙到”工作2011年度被評為優秀(不含2010年已被評為優秀)的,每村獎勵20萬元,2012年初對其他貧困村每村補助10萬元。
      (3)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省財政根據縣級努力程度給予獎勵,將縣級消化缺口額與獎勵掛鉤,消化缺口額越大,省獎勵越多;對扶貧開發重點縣或生態發展區的缺口縣以補為主、以獎為輔,加大補助力度;其余缺口縣以獎為主、以補為輔,加大獎勵力度。在原有預算安排的基礎上,2011年新增安排4億元、2012-2013年每年新增安排5億元縣級基本財力保障獎補資金,其中60%部分用于補助,40%部分用于獎勵。
      (4)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今年中央財政預算擬安排補助資金1030億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省財政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廉租住房投入。從2010年起,在確保完成當年廉租住房保障任務的前提下,可將現行從土地出讓凈收益中安排不低于10%的廉租住房保障資金和在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中計提的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統籌用于發展公共租賃住房。
      3.我縣的發展方向。
      堅持民生優先,擴大教育、衛生、公共文化體育等基本公共服務覆蓋范圍,完善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就業保障、醫療保障等社會保障體系,扎實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4.今年的重點工作。
      (1)全力推進創建教育強縣工作,新建新城郊中學,切實實施困難家庭子女就學幫扶工程,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
      (2)深入推進扶貧開發“雙到”工作,進一步加強產業扶貧和農村危房改造力度。
      (3)加大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逐步解決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問題。
      (4)加強社會養老保險擴面征繳力度,鞏固新農合保障水平,加快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建設。
      (5)加快縣、鄉兩級公共文化和體育設施建設,力爭縣體育館7月1日正式使用。
       
      “十二五”時期是我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推進生態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以國家和我省十二五規劃發展綱要為統領,全面落實我縣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為加快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建設幸福始興而努力奮斗!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 亚洲蜜臀av乱码久久| 国产永久免费高清在线| аⅴ天堂国产最新版在线中文| 国产精品一码在线播放|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国产超碰人人做人人爰| av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欧美成人黄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2022最新国产在线不卡a|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亚洲人成小说网站色在线 | 国产精品无码a∨麻豆| 熟女系列丰满熟妇AV| 欧美国产日韩久久mv|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亚洲人|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专区精东影业| 久久99精品久久99日本| 草裙社区精品视频播放| 天堂网av成人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电影院97| 她也色tayese在线视频|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黑吊大战白妞| 精品人妻蜜臀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国产在线乱子伦一区二区| 国内久久人妻风流av免费| 国产永久免费高清在线| 久久精品免视看成人国产| 国产精品自拍午夜福利| 亚洲高请码在线精品av| 美女裸体黄网站18禁止免费下载|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亚洲乱码一卡二卡卡3卡4卡|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艳妇|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国内自拍 | 午夜高清福利在线观看|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