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未來五年是我鎮統籌城鄉發展,深入開展新農村建設,城鎮化進程力度加大的五年,是培育優勢產業,特色產業經濟大發展,農民增收步伐加快的五年。做好今后五年的各項工作,對于我鎮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后五年,我鎮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中心,積極實施“區域重鎮、商貿旺鎮、水果名鎮、和諧穩鎮”的發展戰略,深化改革開放,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發展能力,加快發展步伐,全力推進太平鎮經濟社會發展又好又快發展。
二、奮斗目標和任務
1、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315784萬元,年均增長11.8%;
2、工業總產值達170588萬元,年均增長12%;
3、農業總產值達32794萬元,年均增長7%;
4、第三產業總產值112402萬元,年均增長13%;
5、人口自然增長率7‰以內;
三、工作措施
圍繞上述思路、奮斗目標,今后五年將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發展特色經濟,積蓄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
一是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圍繞創建“廣東楊梅第一鎮”目標,抓好結構調整,加大土地流轉力度,通過“抓基地、抓品牌、抓大戶”,發揮好粵山牌楊梅專業合作社帶動作用,爭取省市項目資金扶持,以現有烏石3500畝楊梅基地為基礎,培育壯大楊梅產業,爭取2012年楊梅面積發展到2萬畝以上。加強沙水現代化養殖場的農戶帶動能力,提高科技含量,大力發展特色畜牧養殖業。加大竹木林業資源培育力度,加快引進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把林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大力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民市場化、組織化程度。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培育更多像“五月紅”、“粵山牌”一樣拿得出手的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品牌,提高市場占有率。繼續抓好黃煙、蠶桑、蔬菜等產業,加快培育新興花卉苗木業和觀光休閑農業。全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繼續跟蹤服務好總甫溫泉開發項目及精密五金項目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始興“兩高一鐵”建成后作為韶關第二大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利用目前儲備的豐富招商引資信息資源,積極組織外出招商,確保引資工作取得新的實效。
三是努力發展第三產業。隨著城市化進程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鎮比較優勢將更加突顯。隨著我國向消費型國家過渡,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潛力更加巨大,為此我鎮將憑借總甫溫泉項目、東湖坪民俗文化村、北山林海及各生態農莊等豐富的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在建設好萬達企業服務區之后,重點指導國道323線沿線有預留地的村組充分發揮區位和交通優勢,加快發展倉儲物流業和小商品經濟,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在工業園區周邊村莊,加強家庭式服務業的管理,探索出一條以工哺農、以商強農,以城帶鄉、城鄉互促的科學發展之路。
四是合力抓好重點項目建設。項目建設是拉動我縣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作為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重點項目落戶我鎮非常多。為此,我鎮將按照“加強領導、加大力度、加快推進、促進發展”的原則,做到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全力配合好我縣各項重點項目建設的征地拆遷工作,推動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
(二)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生態鎮村建設提檔升級
一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向上級爭取資金,加強農村道路建設,在完成鎮通行政村的道路硬底化之后,繼續加大通自然村道路建設,徹底改變群眾行路難問題。推進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使有條件的農村群眾都能吃上自來水。配合抓好烏石、白石坪、紗帽崗村農業綜合開發工程,以此為契機,推進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二是抓好新農村規劃管理。加強生態新村規劃,加大“空心村”改造和村莊整治工作力度,嚴格農村住宅用地管理,大力推行連片規劃建房,爭取新規劃建設一批檔次較高的生態文明新村。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加快新農村交通、文化、體育、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大力倡導文明村、文明家庭建設,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三是完善農村衛生管護長效機制。繼續抓好“城鄉清潔美工程”,健全村級衛生保潔工作機制,在全鎮形成主要路段專人專職保潔、各村屬地管理維護的新格局。同時,繼續加大宣傳發動力度,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共同建設干凈整潔的居住環境,爭取實現我鎮環境衛生根本性改觀。
四是加強村級民主政治建設。繼續完善和落實“村務財務管理制度”、“村務公開制度”、“村(居)崗位責任制考核制度”等,完善村民自治機制,穩步推動基層民主進程,全面深入開展“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活動,積極申報省、市、縣“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注重村干部素質工程教育,充分利用農村遠程教育平臺,努力提高村干部依法辦事的能力和為民服務的水平。
(三)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協調發展各項事業
一是繼續深入開展民心工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積極開展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及轉移就業力度,促進農民增收。通過深入基層調查走訪、問需于民,真正把黨的好政策落到最需要解決的群眾身上,把農村合作醫療、小額保險、低保五保、糧食直補、家電補貼、科技下鄉、助殘撫恤、農機補貼、傳染病防治等各項惠農資金、信息服務貫穿到改善民生的工作實際中。其中新醫合參保率五年內要達到并穩定在百分之百,按上級要求逐步推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二是積極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以綜治信訪維穩中心為陣地,完善創新信訪和維穩機制,規范信訪秩序,健全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努力排查和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提高安全生產監管水平,確保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加強法律宣傳教育,扎實開展普法工作和現代公民教育活動,提高群眾道德法律素質。
三是加大統籌各項事業發展力度。扎實抓好教育強鎮工作,科學調整學校教育布局,改善中小學教育設施,不斷提高教育辦學水平。繼續實施計生管理責任制,嚴格執行利益導向機制,穩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抓好對重大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抓好國防教育,為國防事業提供合格的兵源,繼續做好民兵訓練和民兵預備役隊伍建設。加強民政工作,鞏固殯葬改革成果。支持工、青、婦等群團組織依照各自章程開展工作。圓滿完成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查清十年來我鎮人口在數量、結構、分布和居住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情況,為科學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
(四)提升行政效能,努力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
一是增強科學發展能力。加強學習型政府建設,與進俱進,不斷提升科學決策能力,破解制約科學發展的難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推進反腐倡廉建設,以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深化政務公開,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
二是創新管理機制,推進為民服務水平。繼續深入開展“深化作風建設,提高執行力”活動,建立健全工作責任機制,加強干部隊伍作風建設,不斷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提高群眾的滿意度,著力完成縣委、縣政府布置的各項工作任務,全面推進太平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