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隘子鎮風度村緊抓入選省第三批典型村的機遇,立足優越自然環境與厚實產業基礎,探索“產業+文旅”雙輪驅動的“風度路徑”。通過活化紅色資源、升級特色產業,聚力“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建設,持續提升村莊經濟活力與競爭力,全力打造安居樂業的和美家園。
作為“粵北革命搖籃”,風度村紅色底蘊深厚,村內的風度學校建于1936年,既是抗戰時期始興縣委重要活動地、始興抗日戰爭指揮中心,也是東江縱隊、珠江縱隊與風度大隊的會合點。作為廣東省第一批“紅色村黨建示范點”,該村已完成舊址修復、主題廣場等黨建示范工程,風度學校更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從古樸滄桑又不失端莊的校門,仍能窺見其不平凡的歷史。村黨支部書記吳平柱介紹,抗日戰爭期間,鄧文禮、吳新民等30余名中共地下黨員曾在此任教,這里堪稱始興革命的“火種搖籃”。目前,風度學校正在進行“修舊如舊”的修復工程,力求重現歷史風貌。
隘子鎮風度村黨支部書記吳平柱說:“風度村以第三批紅色典型村為契機,打造‘紅色風度,名將故里’,圍繞風度學校,打造3A級景區,進行風度學校外立面修舊如舊,改造成民國風的研學旅游基地,前兩年的紅色研學辦得很成功,所以往文旅方面探索挖掘村里的歷史、文化,以文旅帶動我產業進一步的往上發展。”
在保護、恢復革命舊址的過程中,風度村同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環境。如今的村莊整潔有序,淳樸的傳統院落與紅色元素交相輝映,煥發出獨特活力。近年來,依托“紅色旅游”發展,村里陸續修繕了“中共始興縣委舊址”“兩江縱隊會師地舊址”,新建紅色教育基地革命歷史事跡陳列館、紅色文化黨建主題廣場等,已接待游客數千人次。 紅色資源是精神富礦,特色產業是發展根基。風度村立足資源稟賦與經營主體優勢,培育出稻蝦養殖、水晶梨種植、米粉加工等特色產業,通過龍頭帶動、入股分紅、就業增收等模式,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其中,村民精心培育的水晶梨憑借優良品質贏得市場認可,成為帶動增收的重要抓手。
隘子鎮風度村水晶梨種植戶嚴春強說:“果園種植的是連州水晶梨,面積10多畝,有500多棵,產量有4萬多斤,產值有8萬多元,我們這里四面環山,氣候很好,早晚溫差大,產出的水晶梨潔白清甜。”
除了特色種植業,風度村在集體經濟產業培育上也持續發力,通過盤活資源、與企業合作等方式,讓多元產業形成發展合力。
隘子鎮風度村黨支部書記吳平柱說:“稻蝦羅氏蝦產業基地經過試驗,項目基本成功。今年村集體自投跟著禾下乘涼公司合作,所有的資金收入都是村集體投資,把產業做好做強。還有利用舊學校改造的宰相粉廠,以典型村培育為契機,把產業做大做強,讓村集體收入、老百姓收入增加。”
當前,風度村正借“百千萬工程”東風,在產業興旺中煥發新活力,穩步邁向富民增收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下一步,該村將持續深化“產業+文旅”融合模式,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全力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鄉村,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
隘子鎮風度村黨支部書記吳平柱說:“希望經過這次入選“百千萬工程”第三批典型村建設,把村容村貌、人居環境、產業文化發揚得更好,帶動村民增收,讓我村集體產業欣欣向榮,助力“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