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我縣澄江鎮再生稻種植迎來第二茬豐收,種糧大戶搶抓當前晴好天氣,組織機械設備加緊收割,確保顆粒歸倉。
記者在澄江鎮善亨村的田間看到,金黃色的稻田一眼望不到邊,五臺收割機開足馬力正在田間來回穿梭,金黃的稻穗不斷地被卷入收割機,切割、脫粒、裝車,一氣呵成,現場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據了解,再生稻是近幾年提高糧食單產水平的一個新技術和新模式,種植大戶李祖經已經是第二年種植再生稻,他向記者介紹,兩茬加起來的畝產差不多有2100多斤。“今年我們的再生稻有兩個品種,一個是清香優19香,另外一個是香竹絲苗,兩個品種的再生能力都很強,都可以達到很高的產量,上造我們是達到了1360斤每畝,下造能達到800多斤。”
站在田埂上望著不斷收割的稻田,李祖經臉上充滿了喜悅。再生稻是一種“一次播種、兩季收獲”的水稻栽培模式,即頭一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樁重新生長、長穗,再收一季的水稻。不僅省去了一季的稻種、時間、勞動力、水等資源,還具有增產、增效、節約成本等優勢。
種糧大戶李祖經說,再生稻有很多優勢,第一,可以節約育秧,插秧、打田這些成本,種一季就有兩季的收入,明年會繼續大力推廣再生稻種植。
再生稻對不同的氣候和土壤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因此再生稻的栽培相對簡單,易操作。近年來,澄江鎮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推廣優質水稻品種,嚴格落實各項農業政策,切實做好農技指導,提高農業生產效益,進一步夯實糧食增產基礎,助力農戶增收。
澄江鎮黨委副書記徐明清表示,再生稻通過良種、良法、良技,實現種一季收兩季,解決了該鎮兩季水稻種植技術難題,有效提高水稻產量,不僅保障了糧食安全,還為附近村民提供了30多個就業崗位,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接下來,澄江鎮將繼續搶抓“百千萬工程”發展機遇,用好強鎮富村公司平臺,發揮土地流轉優勢,規模化發展水稻、玉米等產業,促進鎮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