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千年回首,致敬九齡——當代詩詞創作發展的啟示研討會”在我縣周前藝術公社舉行。著名軍旅詩人任海泉,《詩刊》社主編李少君,縣委書記華關,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俊楓,廣東粵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相龍,《中華辭賦》副總編輯江嵐,張九齡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張文周等,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詩詞界專家、學者、詩詞創作者等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張九齡詩詞文化的當代價值和對當代詩詞創作發展的啟示,以及當代詩詞創作發展的新路徑?!对娍飞绺敝骶?、《中華辭賦》雜志社社長王冰主持研討會。
《詩刊》社主編李少君在研討會上致辭。他表示,始興是一片鐘靈毓秀的土地,孕育了張九齡這樣一位光照千古的詩人與政治家。他的詩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傳唱千年,至今仍激蕩著華夏兒女的心靈;他的風骨“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彰顯了文人高潔的品格。張九齡不僅是嶺南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中華詩詞史上的一座豐碑。致敬張九齡,既是對先賢的深切緬懷,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希望大家以詩為媒,以文化為紐帶,共同書寫新時代的“曲江風骨”,讓千年文脈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縣委書記華關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始興堅持以文塑旅、以旅章文,通過建設文化強縣、促進文旅融合,形成文化與經濟共榮的良好局面。從始興文化三部曲(創作一篇始興賦,一首始興民謠,一部在始興拍攝的電影),到聯合國內著名高校、研究機構舉辦大型的國際學術會議,再到多次舉辦詩歌文化論壇,以及“在始興”系列圍樓文化旅游周活動,始興的文化特色更加凸顯,文旅產業融合也做得越來越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成效也更加顯著。始興將繼續依托厚重的歷史底蘊、突出的生態底色和豐富的人文內涵,持續為推動當代詩詞創作與研究提供廣闊的平臺。
在嘉賓發言環節,任海泉、江嵐、趙安民、鐘振振等與會專家學者、詩詞創作者們圍繞“張九齡詩詞對當代詩詞創作的啟示”這一主題展開多維度深入探討。他們從不同角度對張九齡詩詞進行了深入剖析。有的嘉賓探討了張九齡詩詞中的家國情懷,認為這種情懷在當代詩詞創作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價值導向作用;有的嘉賓分析了張九齡詩詞的藝術特色,如語言的錘煉、意象的運用等,認為其為當代詩詞創作提供了可借鑒的藝術手法;還有的嘉賓結合當下詩詞創作的現狀,提出了如何在傳承張九齡詩詞精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發展的思路。
與會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當代詩詞寫作既要深耕傳統文脈,更要聚焦時代命題,用真實的生活體驗、真摯的情感共鳴、精妙的藝術表達,賦予詩詞新的生命力。他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深耕詩詞沃土,努力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詩詞作品,為推動當代詩詞創作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詩詞力量。
作為盛唐名相、嶺南詩宗張九齡的故鄉,始興承載著深厚的詩詞文化底蘊。通過舉辦此次活動,為廣大詩詞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通過對張九齡詩詞的深入研討,不僅有助于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更為當代中華詩詞的創作發展提供了新的啟示和思路。我縣將繼續深耕張九齡詩詞文化這片沃土,不斷培育出更多優秀的詩詞創作者,讓張九齡的詩詞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續寫中華詩詞文化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