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廣東(始興)圍樓文化旅游周盛大啟幕
詩風潤古邑,客韻溢滿堂。7月25日晚,星光與燈火輝映下的“嶺南第一大圍”——滿堂客家大圍流光溢彩,“九齡詩韻 圍樓始興”2025年廣東(始興)圍樓文化旅游周啟動儀式暨張九齡詩詞獎、“滿堂杯”書畫賽頒獎儀式在此隆重舉行。著名軍旅詩人任海泉,《詩刊》社主編李少君,暨南大學副校長張小欣,暨南大學董事會董事梁仲景,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僑聯副主席、暨南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羅定,市政協副主席、市政府秘書長莊強,市文聯主席夏娟,縣委書記華關,縣委副書記謝濤,香港韶關同鄉聯誼總會主席、香港韶關始興同鄉聯誼會會長、韶關市政協委員賴德云,文化界嘉賓、始興籍優秀企業家等,與當地群眾齊聚一堂,共賞圍樓流輝、共品詩境澄心、共襄文旅盛景。
活動現場人頭攢動,青磚黛瓦的圍樓在燈光勾勒下更顯古樸厚重,縣委書記華關在致辭中表示,始興作為千年古縣、九齡故里,268 座客家方圍是最鮮明的文化符號,滿堂客家大圍更有 “嶺南第一圍” 的美譽。近年來,我縣通過 “新時代圍樓復興計劃”,推動始興圍樓走向世界,知名度不斷提升。今年以詩詞為媒,推動九齡文化與圍樓融合,從張九齡詩詞獎到文旅周啟動,都是文旅融合的鮮活實踐。始興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推動圍樓保護活化與縣域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讓圍樓煥發新彩。
隨后,在全場觀眾齊聲倒計時的歡呼聲中,2025年廣東(始興)圍樓文化旅游周正式啟動!《熒光獅舞》的鑼鼓聲劃破夜空,金色獅頭在熒光中靈動跳躍,璀璨光影映照百年圍樓,宣告一場文化盛宴的開啟,群舞《九齡風度》以翩躚舞姿帶領觀眾夢回盛唐,領略張九齡的千古風骨;《海上生“民樂”》將書畫大賽獲獎作品融入背景屏風,讓民樂演奏與書畫藝術完美交融;始興本土客家歌手劉輝兵原創的《始興謠》,用質樸鄉音唱盡嶺南風情與客家韻味,引發強烈共鳴;臺下觀眾掌聲雷動,將氣氛推向高潮。
觀眾葉小姐表示,整體感受就是覺得始興的宣傳做得挺現代化的,始興整體的古建筑也都保存很好。
一位來始興已經七、八年的湖南觀眾認為,從剛來的時候到現在感覺始興確實發生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在圍樓的保護利用和宣傳方面做得特別的好。
本次活動還為張九齡詩詞獎——《中華辭賦》年度獎、“滿堂杯”粵港澳學生書畫大賽的獲獎者進行了頒獎;現場大屏展播了始興圍樓攝影大賽的優秀作品,多角度呈現了“中國方圍典型聚集區和代表地”的獨特魅力與匠心營造;著名軍旅詩人任海泉與暨南大學藝術學院、珠江電影學院院長朱圭銘代表活動方向始興縣贈送了書畫佳作,傳遞了深厚的文化情誼。
著名軍旅詩人任海泉表示,圍樓在始興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它是歷史的見證,是客家人在建筑方面的一個奇妙的創造。它既有利于生活,又有利于防御,是客家人為了應付復雜環境,而想出來一種奇妙的建筑形式。今天它不需要有這個防御功能了,但是它給我們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所以現在成了一個旅游景點——嶺南第一圍。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都被這吸引了,我也被吸引了,感到非常振奮。
活動現場還發布了多項推動圍樓文化創新發展的舉措,尤其是承載圍樓文化靈魂的圍樓“三小只”IP形象首次驚艷亮相,“始興方圍”的全新概念和動畫代言人也正式推出。據了解,“三小只”是源自全國首部圍樓主題實景動畫《始興方圍三小只》里面的卡通形象,該作品由省文旅廳縱向幫扶始興工作隊和暨南大學“雙百行動”服務隊聯袂出品,在抖音、小紅書、B站、視頻號等平臺上正式播出,引發了巨大關注,為圍樓文旅注入全新活力。
暨南大學藝術學院文化創意設計中心主任周斌仲表示;我們是帶著同學過來考察寫生,所有的同學都對當地的貓貓狗狗非常感興趣,大家都被這些小東西吸引住了。而且我們發現所有的圍樓都有一個狗洞,這是很奇特的事情,為什么圍樓必須有狗洞?狗在圍樓生活中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我們覺得是個非常好的點子。三小只的第一個角色,說我們要做一只狗,再加一只貓,然后我們的同學又強烈建議,你必須要有一只雞,然后就形成了三小只。我們希望說他比較土一點、萌一點,比較符合現在年輕人想追求一種比較松弛放松的心態。
據了解,始興作為中國圍樓文化之鄉,素有“有村必有圍、無圍不成村”的贊譽,境內268座客家方圍星羅棋布,矗立在田園阡陌之間,見證了客家民俗與文化的變遷。近年來,始興縣以“新時代圍樓復興計劃”為引領,推動圍樓保護與活化利用,結合客家非遺,探索出一條“圍樓+非遺+文旅”融合發展的創新路徑,助推縣域文旅產業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
始興縣文廣旅體局副局長劉真表示,圍樓是始興的名片,這已經是我們縣第八屆圍樓文化旅游周活動,此項活動不僅是一場文化與藝術的盛宴,更是我們對始興圍樓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深情演繹。我們希望通過圍樓文化旅游周活動,帶動始興文旅融合發展,讓更多的游客知道中國圍樓文化之鄉始興!同時讓始興的圍樓走出始興,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接下來的圍樓文化旅游周活動,我們還準備了圍樓里的非遺展示、滿堂潮營音樂嘉年華、圍樓節村K賽等活動,歡迎大家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