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文創與鄉村振興研討會暨“對話·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沙龍在燎原村長圍客家圍屋舉辦,此次活動,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館紀念館)、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文創聯盟、廣東省鄉村旅游協會等單位具體承辦。
在文創與鄉村振興研討會上,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莊偉光、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設計學院院長何新聞、中山大學軟件工程學院副研究員博士后鄭沛霖、廣東財貿職業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徐海銘分別圍繞“文化產業如何賦能鄉村振興”“歷史、文化與生態的融合——古村落改造啟示與思考”“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黨建引領聚合力,智扶鄉村促振興——淺談鄉村人才振興幫扶工作”做主旨發言,廣東省博物館副館長陳邵峰擔任學術主持。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莊偉光在發言中指出,圍樓文化的生命力需要主動適應時代發展,文化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需要符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文化是新一輪科技發展的重要領域也是面對國際風險的重要力量源泉,更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關鍵載體。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設計學院院長何新聞在以“歷史、文化與生態的融合——古村落改造啟示與思考”為主題的發言中,從“枕水烏鎮”的成功范例講授地方特色文化成功的關鍵要素,比較江西、福建與始興圍樓差異與美學研究挖掘風格差異,借此找尋始興圍樓文化發展定位。
中山大學軟件工程學院副研究員博士后鄭沛霖則講授了最新科技發展趨勢與鄉村振興關系,從大數據到區塊鏈到人工智能的聯系和發展與鄉村振興機遇探尋,多個角度描繪了鄉村振興與高質量發展。他認為要學習最新科技,借力人工智能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強文化,壯產業”夯實振興基礎。
研討會結束后,還舉辦了“對話·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沙龍,圍繞“如何助推始興縣和羅壩鎮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等主題,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莊偉光、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文化旅游學院副院長譚金鳳、新空間(中國)旅游規劃設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肖衛東開展對話交流。
今年中央1號文件《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落實好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必須尋求文化藝術、文化創意、文化產業和經濟社會協同發展。此次活動,是聯盟繼2021年在始興舉辦首屆“文創與鄉村振興研討會”后再次組織相關行業專家圍繞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等主題開展研討,以期為當地鄉村振興工作提供相關專業的顧問咨詢及智庫支撐。此次活動引導和帶動了更多文化、產業下鄉,不斷凝聚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共識及合力,為下一步鄉村傳統文化挖掘、鄉村產業融合創新,賦能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積極助力。
省、市文旅部門領導白登亮、溫軍燕及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俊楓參加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