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省將文化強省建設納入“1+1+9”工作部署,努力打造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文化實力。始興縣作為千年古縣,人文薈萃,在傳承發展九齡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圍樓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精雕城市文化名片,著力建設成為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文化強省示范縣。
“有村必有圍,無圍不成村?!眹鷺鞘鞘寂d的一張文化名片。紅圍、長圍、永成保障圍、滿堂客家大圍……這些圍樓憑借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久負盛名。
圍樓是客家文化的獨特印記。明清伊始,福建、江西遷徙來到始興的客家人,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修建圍樓抵御外敵,具足帷幄繁衍生息,數百座客家圍樓與圍屋的故事膾炙人口。據統計,當前保存完整的圍樓仍有249座。
始興縣隘子鎮的滿堂客家大圍 王文明攝
始興縣隘子鎮的滿堂客家大圍被譽為嶺南第一大圍,也是始興文化強縣建設最具魅力的名片。滿堂客家大圍旅游區已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當前正加快創建5A級景區,依托隘子鎮豐富的圍樓旅游資源以及自然田園風光,打造以滿堂圍為核心的閉環游線,形成五座古圍屋聯動的旅游空間格局,持續擦亮始興圍樓文化名片。
如果說圍樓是客家人的鄉愁記憶,那么九齡文化則是精神食糧滋養了一方百姓。作為唐朝宰相張九齡的故鄉,始興文學氛圍濃厚,尤其是生態文學,起步早,基礎扎實,具有一定影響力。
嶺南生態詩歌論壇暨2022廣東風度九齡詩歌周活動現場 吳孫傳攝
今年8月,嶺南生態詩歌論壇暨2022廣東風度九齡詩歌周活動在始興火熱開展。來自全國各地的30多位著名詩人、詩歌評論家、學者齊聚于此,共話生態始興。活動上,《始興賦》、民謠歌曲《始興始興》和九齡文集叢書(9本)首發,進一步展現九齡詩歌文化魅力,打造九齡文化品牌和嶺南文化新高地。
始興不僅有生態文學獨特的浪漫,更有因張九齡而興的宰相粉可一飽口腹之欲。文獻記載,張九齡年幼時其母親用當地山稻米和山泉水磨漿制成一種米粉給挑燈夜讀的張九齡做宵夜。后這種米粉被稱為宰相粉,也叫清化粉。清化粉吃起來軟滑清爽具有“炒而不爛,煮而不糊”特點,至今仍是當地人餐桌上的特色主食。
張九齡宰相粉
2010年,清化粉列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5年,宰相粉制作技藝被列入廣東省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019年,清化粉入選第四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今年9月,“張九齡宰相粉”區域公共品牌創建正式啟動,始興再添一份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文化名片。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宰相粉第四代傳人官超城介紹,始興縣委縣政府對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支持力度非常大,不僅積極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等宣傳活動,還加快打造“張九齡宰相粉”區域公共品牌,在品牌發展中實現歷史文化傳承與創新。
古有九齡詩歌膾炙人口,今有太空筆彰顯文化自信。今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神舟十四號乘組在中國空間站向祖國發來祝福,并保證將祖國榮耀寫滿太空。這也是始興創新文化的高光時刻——“始興造”的中國航天專用太空筆在中國空間站共同見證這榮耀時刻。
中國航天員太空專用筆 賴金艷攝
事實上,從神舟十號到神舟十四號,中國航天員太空專用筆都是由始興中國制筆研發制造基地的企業——韶關盛怡文具有限公司研發制造。
走進該企業大樓展廳,首個展示柜上便是祥云圖案的太空筆,握在手中沉甸甸的。這小小的一支筆,制作起來可不是件簡單的事。韶關盛怡文具有限公司設計部主管郭義告訴記者:“太空筆不僅需要使用高黏度的特種油墨,筆內部還需自帶加壓裝置。其生產從書寫筆的材料、質量、模具、印刷、油墨、檢驗等整個過程必須一絲不茍。生產出來后對其各種性能測試更是嚴苛,用浴火重生來形容毫不夸張?!?/p>
如今,這項太空筆制造技術牢牢掌握在中國人手中,這不僅填補了中國太空書寫工具技術空白,更提振了中國文化自信精氣神。
在始興縣博物館,記者看到,從白堊紀時期完整的恐龍蛋化石,到生態始興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從宋、元、明時期客家人遷居于此,到客家文化獨成一脈,五千多件文物,無不展示著始興豐富的歷史文化瑰寶……隨著一張張文化名片不斷被擦亮,始興文化服務陣地的功能也更加凸顯。
始興縣文廣旅體局局長李新兵介紹,博物館是該縣文化陣地建設的重點場所之一。近年來,始興縣將文化服務的觸手延伸至縣城最末端,構建以始興縣文化館、圖書館為總館、各鄉鎮文化站及風度書房為分館的體系,為當地群眾的幸福美好生活,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滋養。
如今,該縣已實現10個鎮文化站以及127個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將公共文化成果送到群眾“家門口”。
此外,圖書館及風度書房的建設也是始興打造文化強縣的重要抓手。據介紹,該縣圖書館不僅館藏書籍品類豐富,更有非遺展示、棋牌體驗、書法體驗等一系列功能,2021年正式被評為國家一級館。
風度書房長安圍樓分館 鄧斌攝
今年暑假期間,始興縣圖書館和各個風度書房都迎來了閱讀高峰,許多市民和學生選擇暢游書海,盡享“書香之夏”。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圖書館入館人次6.13萬人次,閱覽冊次8.34萬冊。
近年來,始興縣發揮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省、市、縣級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將文化惠民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九齡小講壇”“風度沙龍”“非遺少年說”“我來畫(寫)非遺”等一系列活動全面鋪開,共計舉辦各類惠民活動60多場次,惠及3萬人次。
接下來,始興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加大文化惠民工作力度,讓各種惠民政策、優質資源和基礎平臺真正為群眾服務,讓廣大群眾盡享文化發展成果,更好滿足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