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國家安全觀聽起來高大上吧?但它是什么意思呢?提起國家安全工作,過去人們以為就是抓間諜、抓間諜,還有抓間諜! 無論是革命年代的地下工作,還是建國后對臺斗爭、大國暗戰,傳統的國家安全工作領域相對狹小,主要是以維護政治和政權安全為核心的反間和情報工作。那時候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也比較清楚,側重于斗爭性。 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如果你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理解依然只停留在“反間諜”這種印象里,那就太out了! 今天,國家安全是指一個國家的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于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并有能力持續處于這種安全的狀態。 是不是感覺這個定義好燒腦?通俗來說:凡是可能危及一國政治社會穩定和有序發展的因素,都將納入國家安全范疇。 例如,除了軍事上防范外敵入侵、政治上防止滲透、顛覆這些傳統領域之外,生態與環境是否遭受破壞、能源與資源能否持續供給、社會治安有沒有保障、核設施、核技術能否有效保護,以至于糧食是否夠吃、物價是否穩定、網絡能否應對黑客攻擊等,總共有十六種領域,都需要從國家安全角度來高度重視。 這么一說,好像沒什么不關系到國家安全啊? 是的!這樣一種綜合性的新型安全觀,便是總體國家安全觀。在2014年4月15日,由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在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我們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的總綱領和行動指南。 今天,國家安全的時空范圍十分廣泛,涉及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危害國家安全的可能是敵人的破壞,也可能是我們自己的疏忽,是天災,也可能是人禍。 總體國家安全觀首先意味著,要將治國理政的所有領域統一到國家安全中來,推進國家安全總體治理水平。為此中央成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習近平總書記擔任主席,各級各地也相應成立了職能機構。 總體國家安全觀還意味著維護國家安全將不僅是國家安全部門一家的工作,而是各級各地政府部門、人民團體、金融機構、企業和事業單位、軍隊的共同責任,更是每個公民的義務。 話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家安全最終也是為了人民安全、人民利益。因此國家安全工作堅持群眾路線那是必須的! 為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每年的4月15日成為我國法定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國家安全教育已納入我國的國民教育體系。 作為法治國家,我國還以國家安全法為基礎和依據,已經形成系統完備、運行有效的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 此外,還有一條很重要!當今世界誰也離不開誰,維護國家安全需要積極塑造外部環境,在重視自身安全的同時還要打造共同安全。 總之,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既要立足國際大變局、經略周邊、全球謀劃,堅持底線思維和防范風險、注重原則與策略相結合。既要從物質、技術、裝備、人才、法律、機制等具體方面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當然,也要尤其關心和愛護國家安全工作的干部隊伍。 說了這么多,憂國憂民的你準備好維護國家安全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