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一行5人到我縣開展“雙碳”研究課題調研,專家建議始興先行先試先探索,積極創建全國“碳中和碳達峰”先行示范縣,用綠色技術為始興的綠水青山和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是中國科學院開展國內外聯動創新、海外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轉移工作的重要平臺。其代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聚焦中國外交戰略要地,以推動國內外雙向聯動創新為目的,建成面向東盟、深度融入泰國的技術轉移創新合作樞紐,肩負落實國家戰略國際化的重要責任,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技術轉移孵化創新平臺。
調研期間,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專家到廣東華鸝生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參觀并參加該公司竹產業循環經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項目揭牌儀式??h委書記華關、縣長宋在軍參加揭牌儀式。華關在儀式上致辭,他說,該項目的揭牌,是我縣立足“雙碳”目標,充分利用我縣“北山竹,南山木”竹木資源優勢,提高竹產業的深加工和高水平利用,打造面向“一帶一路”的竹產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戰略。近年來,始興高度重視科技創新,這次引入竹產業循環經濟項目,正是始興縣科技創新的具體體現。始興的經濟插上科技創新的翅膀,新一年的發展一定會如虎添翼,虎虎生威。始興縣委縣政府將一如既往支持企業發展,秉持親商穩商安商的理念,為大家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據了解,竹產業循環經濟項目是政府推動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依托始興豐富的林業資源,以加快竹產業發展為抓手,全面提升竹林經營水平和竹產業綜合實力,建立鏈條緊密、三產融合、科技創新、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竹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同時結合新能源、新材料、新產品、林下經濟、碳匯交易、生態修復和森林康養旅游等項目形成產業閉環,逐步探索出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形成具有區域優勢的可持續碳循環經濟模式,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致富,推動始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該項目計劃用10年時間在始興打造出一個產值在100億元以上的碳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可持續可循環的碳中和生態經濟圈,打造全國碳中和示范縣。
竹產業循環經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項目以中科院平臺為支撐,專家團隊掌握竹纏繞管和竹復合材料工程技術,擁有多項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的專利和技術儲備,一直致力于科研成果的轉化和實施。專家團隊將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助力始興大力開發竹產業為核心的循環經濟體,加快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實現資產資源的價值最大化,助力始興鄉村振興。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主任姜標告訴記者,他們希望能在始興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將團隊的技術應用在始興,在始興生根發芽。他們相信用科技的力量能夠保護好環境、促進鄉村振興得到發展。參加揭牌儀式的伯克生物董事長、首批縣域經濟發展人才(專家)顧問團成員王飛博士也對始興縣委縣政府開發利用竹資源、積極探索科技創新、重視人才發展表示肯定,并希望始興將來能夠吸引更多的高層次人才聚集。
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團隊圍繞“雙碳”情況進行發言,深刻闡述了“雙碳”研究情況和發展規劃,人才顧問代表也對始興“雙碳”發展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當天,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專家一行人還分別到馬市工業園區、太平鎮小北山實地進行考察。對始興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竹木資源以及優良的經商創業環境高度評價,希望始興緊緊圍繞碳達峰、碳中和和“3060”目標,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優勢,加快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全力爭創“碳中和碳達峰”先行示范縣。
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張福興,副縣長鐘萬年,政協副主席張智光,縣工信局等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揭牌儀式及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