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始興縣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廣林菌、林果等種植,探索農民增收致富新途徑,大力實現農林資源優勢互補,輻射帶動周邊群眾就近務工,獲得生態保護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林下經濟成為推動始興經濟發展“新引擎”,農民增收“好幫手”。
在始興縣隘子鎮滿堂村的黃竹塘林下靈芝種植基地,趁著天氣晴好,基地里的工人正在搶抓種植靈芝的最佳時期,把最后幾批靈芝原木種植下去。在靈芝種植現場,工人們忙得不亦樂乎,有的松土、有的施肥、有的清理林地中的雜灌,把靈芝種植下去。沿著林地的山路走,林地兩旁早期種植的原木靈芝已經到了出芽期,一顆顆毛茸茸靈芝“寶寶”已經長成。基地里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林下靈芝種植從四月份就開始了,已經接近尾聲。現在網上訂單單筆就達到了一萬斤,收入前景十分可觀。
祥源農副產品合作社創始人官貴娟說:“我是從2010年開始試探性的種植靈芝,因為我們一貫以來都是以靠山吃山的這種傳統,我們就想探索一下能不能用種植香菇的方法來種植靈芝,做那種生態產品,我們就試探的把靈芝用這種椴木形式放到林下,第一年我們就試探成功了,之后慢慢的我們就擴大這個規模。”
隘子鎮滿堂村黃竹塘山林茂密、闊葉林豐富,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祥源農副產品合作社創始人官貴娟告訴記者,從最初的不敢種植,到現在的擴大規模種植,得益于上級部門的大力扶持和自己的積極進取,讓大山成為“金山”,讓荒田成為“銀田”。如今,祥源農副產品合作社已經成為了我縣林下經濟種植的示范基地,吸納了周邊131人富余勞動力就業,更好地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由官貴娟帶頭創辦的祥源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隨著林下靈芝種植的不斷發展,真正走出了一條“制種+生產+銷售的產業鏈條化發展之路。
祥源農副產品合作社創始人官貴娟告訴記者“要利用好自己的生態資源,你看我們的生態資源多好,我們縣都是生態示范縣,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把自己的產品傳播出去,帶動更多的留守婦女,一起來創業致富,我相信明天會更好的。”
祥源農副產品合作社林下經濟僅是始興縣林下經濟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縣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合理規劃布局。把發展林下經濟產業與打好脫貧攻堅戰、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相結合,積極引導扶持,發展了油茶、香菇、靈芝等系列特色林下產業項目,帶動了森林旅游發展,綠色生態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把生態優勢化為經濟優勢。
始興縣林業局副局長鄧明乾說“一手抓生態保護,一手抓民生領域的發展,把發展林下經濟產業,推進始興集體林業綜合改革,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鄉村振興發展相結合,大力發展林菌、林藥、林果、林茶等一系列特色的林下產業項目,帶動了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綠色生態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
記者在始興縣林業局了解到,當前,該縣林業主導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林業產業規模穩步增長,各類龍頭企業、產業園區、示范基地、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引領帶動作用不斷增強。該縣先后被評為“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廣東省林下經濟扶貧示范縣”,實現了保護生態、林業增效、林農增收的目標。全縣油茶種植面積達3.45萬畝;全縣林下中草藥、菌類種植面積5800畝,產值2700萬元;全縣竹林面積24.5萬畝,全縣年產毛竹556萬根,年產值7200萬元;我縣生態旅游產業初具規模,引進了司前溫泉小鎮、心泉谷溫泉旅游度假小鎮、中古坑健康小鎮等一批優質文旅項目。
始興縣林業局副局長鄧明乾說:“全縣林下經濟種養面積5.25萬畝,產業規模達11.8億元,帶動了2850戶農戶,一萬七千多人脫貧致富,實現了人均林下經濟收入8620元。培育了車八嶺茶葉、隘子祥源農副產品合作社、國家省級林下示范基地。有效夯實了我縣林下經濟產業的發展。下一步,我們將圍繞補短板、強弱項、促發展,積極爭取上級的政策資金的支持,加強技術指導,提升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助力鄉村振興,促進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