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興有個東湖坪,東湖坪有個藏寶圖,藏寶圖后有太平天國軍藏寶的故事,每個來此游玩的人都在圖下駐足,談論著分析著一起去找找寶藏在哪里呢?說笑一番也就風吹云散了。然而,有那么一個年輕人,他真的上心了。他仔細研究東湖坪的歷史和周圍的山川風貌,認真分析著藏寶詩隱藏的秘密,企圖用文學之筆破解這個百年之謎??恐湓鷮嵉馁Y料考證和豐富想象,他真的把藏寶故事講圓了,把東湖坪講活了。不信,你就讀讀這部《寶藏謎蹤》(見張熙恩小說故事集《獵魂》,四川民族出版社,2018年7月)。一個接近十萬字的中長篇,能讓人手不釋卷,一口氣讀完。
顯然,這就是文學的魅力。作者深受中國傳統文學作品的影響,講述了一個藏寶—尋寶—奪寶—護寶的傳奇故事,只是作者把故事置身在烽火連天的抗日歲月,讓故事變得更具悲劇感和歷史感。原本是曾家三代在藏寶、護寶,可因為是侵華日軍來尋寶、奪寶,一下上升為中日抗爭,矛盾更為激化,手段更為復雜,沖突更為激烈,各色人等粉墨登場,形成兩大陣營。一邊是愛國護寶的中國人,他們中有農民,有教師,有僧侶,有戲子,有土匪,更有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在民族大義的旗幟下,他們團結在一起,英勇犧牲,舍生取義;而另一邊,則是侵入到韶關的日寇,既有狡猾透頂、不擇手段的特高科,也有兇殘血腥、武裝到牙齒的正規軍,這兩大陣營的對抗,必然充滿血與火、靈與肉、正與邪的撞擊。我邊看邊為作者捏把汗,如此復雜的矛盾和眾多的人物,這對于一個初寫中長篇的年輕作者來說,是否HOLD得?。慷髡邊s不急不慢地從容道來,能把一個又一個沖突一一化解,讓人欲罷不能。我總以為,一個作品是否成功,至少要確?!昂米x”與“耐讀”。前者強調作品的可讀性、娛樂性,后者強調作品的審美性、思想性。《寶藏謎蹤》基本做到了。
當然,我最好奇的,是作者如何解開這百年的藏寶之謎。這是挑戰寫作的難度。東湖坪的藏寶圖和藏寶詩刻在墻上,千人有千種解法,民間有種種猜測。我想看看的是,作者如何解釋,這筆巨大財產都藏到哪里去了?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網絡文學興起,盜墓小說盛行,各種尋寶術讓讀者腦洞大開。作者對發生在自己家鄉的藏寶故事沒有隨便戲說,而是作了認真的田野調查,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收集了不少民間傳說,考察了山川地形,然后進行合理的推測和豐富的想象,并把始興風土人情各種元素融于其中,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特別是藏寶的地點描寫到位,讓人感覺到好像真有那么回事,真想去探個究竟。在那東湖山谷部沼澤地下,是否真的有寶藏?說不定,可以由此開發出一條尋寶旅游線路來。
自然,文學作品的評論還是要回到文學本身。《寶藏謎蹤》最大的特色是傳奇:故事的傳奇、人物的傳奇和情節的傳奇。這是中國傳統小說必備的要素,遠的如《西游記》《水滸傳》《聊齋志異》,近的如《林海雪原》《紅巖》等。本書叫《寶藏謎蹤》,其故事的傳奇一看就明,特別是首章寫太平天國軍藏寶,就充滿傳奇和懸念,不再贅言。而人物的傳奇也比比皆是??偟膩砜?,《寶藏謎蹤》的人物塑造還是較為成功,正面人物如曾家四兄弟、上封寺和尚、俠匪王大刀等,反面人物如特務頭目山口川雄、幾個臥底等,都個性迥異,形象鮮明,具有一定的傳奇色彩。特別是日本女特務百合塑造得較為成功。她本身化裝為教師素兒潛伏在曾邦身邊,目的是來尋找藏寶圖的,后來卻被曾邦的愛情所感化,看透了日本軍國主義真面目,最后為保護曾邦而死,情節反轉,讓人印象深刻。在情節傳奇上,作品設置了不少懸念,一環扣著一環,尤其是地堡里的“迷魂陣”,加入了意識流和夢幻描寫,讓人耳目一新。同時,加入了武俠、現代盜墓小說的元素,使整部作品動感頓生,讓人如臨其境。
如果要說到作品的不足的話,最大的不足是小說與故事的界限不清,或者說作品的語言、結構和人物皆偏重于故事風格,一些史料的硬植其中,沒有化開,沒有把現代小說的手法融入其中。這是作者應該學習和努力的方向。如果要變成一部純小說作品,還得改換敘述、描寫語言,寫得更為細致,人物刻劃要多下功夫。
總之,《寶藏謎蹤》是以始興著名景點東湖坪傳說基礎上創作的作品,它活化了歷史,演繹了傳奇,拓寬了當地旅游文化的邊界,未來,還可以為拍成影視作品提供腳本或者故事。
這里不妨說句題外話。在四川,曾經流傳過一個藏寶民謠,“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自明末以后流傳了幾百年,很多人都傳唱過,說的明末農民起義軍張獻忠留下的巨額寶藏,但幾百年來無人能夠破解。直到近兩年,公安機關在四川江口鎮破獲了一起盜掘文物案,人們才真正意識到原來民謠所說的地方,就是江口鎮,“石牛”和“石鼓”換成了“石龍”和“石虎”,正好在江口鎮岷江旁的東山頂上。而這起盜掘文物案,就發生在這里。最近,考古隊伍進駐,果真發現不少文物和寶貝,總計出水文物12000余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發現了一枚蜀王金寶,這也是國內首次發現明代藩王金寶實物。由此可推斷,說不定在始興,當年太平天國軍埋下的寶藏有可能是真的。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2018年8月12日星期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