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博物館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里, 為讓文物保護理念扎根童心,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縣博物館開展以“探索博物館新未來,共繪始興新畫卷”為主題的親子互動體驗 “小小文物修復師”的活動。活動招募了多組親子家庭共同參與,一同踏上這場融合趣味與知識的文化探索之旅。
活動現場,親子家庭在博物館講解員的帶領下有序進入展廳。一件件承載著歷史記憶的文物,在講解員生動詳細地解說下,仿佛穿越時空,眼神中滿是對歷史文化的好奇與敬畏。縣博物館館員首先向家長和孩子們展示了文物修復的基本流程與技法。從破損文物的清理、拼接,到材料的選擇與修復細節的處理,每一個步驟都體現出 “修舊如舊” 的工匠精神。隨后,親子家庭分組使用仿制文物模型與專業修復工具,親身體驗碎片拼接、表面清理等環節。孩子們在家長的協助下專注操作,仿佛化身 “小小修復師”,在實踐中感受文物修復的精細與責任。
“文物修復不僅是技術,更是文化自信的體現,從商周青銅器的古樸厚重,到唐宋書畫的意境深遠;從明清刺繡的精巧細膩,到近現代革命文物的滄桑印記,每一件文物都是中華文明的見證。”縣博物館館員曹麗表示,孩子們修復的或許只是“模擬文物”,但他們觸摸的卻是歷史的脈絡,傳承的是民族的精神。
此次活動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搭建起歷史文化與青少年溝通的橋梁,讓文物保護理念從抽象概念轉化為可觸摸、可實踐的體驗。這種“沉浸式”教育模式,也為推動文物保護事業年輕化、社會化提供了創新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