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我縣圍樓文化研學系列活動之“南粵明燈—省委舊址?行”在沈所鎮(zhèn)紅圍拉開帷幕。沈所鎮(zhèn)黨員代表與全縣中小學生代表齊聚于此,共同開啟一場融合紅色講解與實踐體驗的研學之旅。
活動伊始,韶關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帶領大家參觀“南粵明燈—省委舊址?行”流動展板。一張張珍貴的歷史圖片、一段段感人的斗爭故事,生動再現(xiàn)了抗戰(zhàn)時期中共廣東省委機關領導廣東軍民頑強抗戰(zhàn)的崢嶸歲月。這場“流動的思政課”,讓在場的黨員群眾和學生們沉浸式感受革命歷史的厚重。
隨后,縣博物館的紅色文化小小講解員接過“接力棒”,用稚嫩卻堅定的聲音,詳細介紹紅圍的獨特建筑特色,以及發(fā)生在這里的革命往事,讓紅色故事更添親和力與感染力。
作為紅色文化小講解員的劉思成說,今天給大家講解始興紅圍的歷史,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走進紅圍,了解那段歷史,感受革命先輩們的精神力量。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自己作為講解員來講解那段歷史是很有意義的。作為年輕一代要以革命前輩為榜樣,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在“紅色手工坊”實踐環(huán)節(jié),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帶來了中共粵北省委五里亭舊址拼圖制作活動。同學們領到材料后,或蹲或坐,專注地按照步驟將建筑圖紙拼貼成型。不一會兒,一座座復刻的五里亭舊址建筑在手中“重現(xiàn)”,讓大家在動手過程中加深對革命舊址的印象。
學生們都說,聽了老師對紅圍的講解,他們對革命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別是手工制作環(huán)節(jié),雖然不難,但親手拼出革命舊址的過程,就像在和歷史“對話”,這種體驗特別有意義。
此次活動通過實地參觀、講解互動、手工制作等多元形式,不僅讓參與者深入了解紅圍的歷史淵源、建筑智慧與文化價值,增強了對本土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與熱愛;更在實踐中培養(yǎng)了大家的觀察力、動手能力與團隊協(xié)作意識,讓紅色精神從“聽說”變?yōu)椤翱筛锌芍薄?/span>